衛生部對0到12歲孩童 推出螢幕使用指導原則

衛生部對0到12歲孩童,推出螢幕使用指導原則,讓家長更好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螢幕使用習慣,包括不鼓勵一歲半以下幼兒觀看螢幕。另外,家長在螢幕使用上,也須以身作則,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江依璇有三個孩子,分別兩歲、六歲和九歲。她一般讓兩個女兒每天有兩小時使用手機時間,小兒子則在姐姐不在家時觀看卡通節目。她說孩子並不依賴螢幕,她覺得要減少螢幕時間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
江依璇也說,其實孩子放學後,要忙著做功課,而且每晚固定8點睡覺,因此也沒有太多時間消耗。至於在周末時,她一般選擇帶孩子出門,因此使用螢幕時間也大大減少。反而是在疫情期間,由於減少外出,因此才會多了螢幕使用時間,如今大部分防疫措施解除了,她也更常讓孩子在戶外活動。
她說:「尤其對於職業媽媽這是很難的。她們每天有兩個小時時候使用,可是比如說如果老師打電話給我,說你孩子今天沒有做功課,我也是會扣掉半小時(螢幕使用時間)。你表現越好就能得到更多時間。」
應避免在用餐時和睡前一小時使用螢幕
衛生部最新推出的孩童螢幕使用指導原則,由專家和學者們共同制定,為家庭提供建議,更好管理孩子使用螢幕的時間。
根據指導原則,專家們不鼓勵一歲半以下的孩子使用螢幕,年齡介於一歲半到三歲的幼童,每日使用時間不應超過一小時,至於六歲以下孩子,最好由父母陪同觀看並討論內容,同時選擇教育性內容。
到了7歲到12歲階段,父母可以考慮制定螢幕使用時間表,同時定期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在網上的活動,發現他們沉迷時,及時糾正。另外,所有12歲以下孩子應避免在用餐時和睡前一小時使用螢幕。
國大醫院邱德拔—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兼高級顧問張尚琪客座副教授說:「越年幼的孩子看越多,負面的影響就越大。很小的孩子其實看螢幕的時候,他不是很完全了解他在看什麼。比較大的孩子,我們就要調整一下,他們有沒有平衡於別的活動,一些比較刻意的活動,放在螢幕上給他會得到(看螢幕)的好處。『媽媽沒空我在開會,我就給你螢幕』,這樣就是隨意地給變成一種習慣。」
培養健康螢幕使用時間習慣
張尚琪醫生也是衛生部成立的母子健康工作小組組員,同時也是負責擬定螢幕使用時間指導原則的小組聯合組長。
張醫生表示,在培養孩子健康螢幕使用時間習慣時,有三大核心要點。當中包括要注意、刻意以及有意義。
首先要注意孩子什麼時候用螢幕,以及觀看的內容。比如吃飯螢幕就很容易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
另外也不應把螢幕當成工具,來打發孩子,在不得空時隨意讓孩子使用螢幕。父母應該刻意去選擇觀看內容,讓孩子知道觀看有關內容後可以學習的東西,同時平衡與孩子的互動。
螢幕時間也應該要有意義,比如可以善用科技來與家人保持聯繫等,而不是使用指導原則硬性規定孩子減少螢幕使用時間。
一些調查也顯示,過度使用螢幕與嬰幼兒語言能力較差和注意力短暫有關聯,不過通過家長監督以及與孩子的配合,有助防止不受控以及過度的螢幕使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