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一個典型的城市國家,以「花園城市」著稱,因她的繁榮、整潔、娛樂、民風、氣候、著名景點吸引著全球遊客紛至沓來。
新加坡外匯是在70年代初亞洲美元市場形成後,才成為國際外匯市場的。
由於其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地處歐亞非三洲交通要道,時區優越,上午可與香港、東京、雪梨進行交易,下午可與倫敦、蘇黎世、法蘭克福等歐洲市場進行交易,中午還可同中東的麥納麥、晚上與紐約進行交易。
根據交易需要,全天24小時都可以不間斷地參與全球外匯買賣。
此外,新加坡外匯市場除了保持現代化通訊網絡外,還直接同紐約的CHIPS系統和歐洲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系統連接,貨幣結算十分方便。

據彭博今年9月初的報道,全球第二大外匯交易公司瑞銀集團(UBS Group AG)也正在與新加坡金融監管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展開積極合作。
計劃明年將在新加坡推出一種新的電子貨幣定價和交易引擎,以提高亞洲最大外匯交易中心的流動性。
可能你有所不知的是,新加坡還是亞洲唯一一個同時被三家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穆迪、惠譽)認可的「AA」評評級國家。
從而吸引了大量跨國公司,它們都將新加坡視為一個區域性的經濟中心。
瑞士國家銀行一一瑞士央行甚至在2013年7月在新加坡開設了分支機構,這是它創建107年以來第一次在海外建立辦事處。設立分支機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外匯儲備和實施貨幣政策。
新加坡國家領土面積很小,人口很少,但是在亞洲甚至是全球範圍內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根據Global Financial Center Index(GFCI)2018年3月最新報告顯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成了繼紐約、倫敦和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隨著亞洲國家經濟發展及金融市場開放,亞洲貨幣在全球外匯市場中占據的份量逐步提高,而新加坡依託強大的軟實力、完善的基礎設施及天然的地理位置,一舉成為全球名列前茅的金融重鎮。
日均交易量5170億美元
新加坡位居全球第三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2016年三年一度的央行調查,新加坡外匯市場2016年4月的日均交易量為5170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35%。
這一日均交易量高於香港和日本東京,僅次於英國倫敦的日均交易量2.4萬億美元、和美國紐約的日均交易量1.3萬億美元。新加坡名副其實地成為了倫敦、紐約之後的全球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

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與其強大的軟實力分不開。健全的法律體系、穩定的政治以及較高的生活水準,使新加坡成為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交易中心。
此外,匯商傳媒從新加坡外匯市場委員會( SFEMC)的最近一次調查中獲悉,截止2018年4月,在新加坡市場,包括現貨交易、外匯遠期及外匯掉期的總交易量為8.7萬億美元,日均交易量為4149.8億美元;
貨幣互換及外匯期權總交易量為2.27萬億美元,日均交易量為1080億美元。相比17年10月的調查,數據都大幅提升。


數據來源:SFEMC
註:SFEMC每半年就會對30家規模最大的交易銀行進行一次外匯調查,該項調查是基於櫃檯交易。
申請許可需5000萬保證金
僅有30家經紀商持有CMS牌照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監管框架和監督金融市場的機構。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外匯交易市場,新加坡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主要由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經批准可經營外匯業務的外國銀行和外匯經紀商組成。
在新加坡,監管外匯市場的機構是新加坡金融監管局(英文全稱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MAS」,也是新加坡的中央銀行)負責監管和頒發牌照。
任何想要在該國提供金融服務的經紀人都必須獲得MAS許可。
新加坡證券期貨法(Securities and Futures Act)覆蓋了金融市場參與者,包括槓桿式外匯交易經紀商,新加坡外匯經紀商所持有的牌照被稱為「資本市場服務牌照」( Capital Markets Services Licensee,簡稱 CMS ) ,獲得該牌照允許進行外匯槓桿保證金業務。

申請CMS牌照條件極其嚴格,至少要符合以下要求:
1. CMS許可證只授予公司(以下均稱為申請人)。
2. 申請人是信譽良好的實體,至少在過去的5年里,在新加坡或相關領域開展的活動有良好的記錄。
3. 申請人及其持股公司,或者相關公司,在適當情況下在其本國擁有很好的排名。
4. 申請人滿足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要求,它將高效,誠實和公平地履行其職責。
5. 申請人必須在新加坡設立和運作實體辦公室。
6. 申請人主要從事的業務須是SFA規定的活動之一。
7. 申請開展證券交易或期貨合約交易受監管活動的申請人,最低集團股東資金分別為2億新元和1億新元。
8. 申請執行信用評級服務的監管活動的申請人必須提供其如何遵守信用評級機構的行為守則的說明。MAS也將強制要求申請人始終遵守本準則。
9. 申請開展槓桿式交易的受監管活動申請人需要加納1000萬新元(約5000萬人民幣)保證金。
如此嚴苛謹慎的審核標準,也足以凸顯新加坡CMS牌照的含金量和獲牌機構的實力水平。
截止2018年9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公布的獲得CMS外匯交易牌照的外匯經紀商也屈指可數,包括投資者熟知的SAXO BANK、CMC Markets、Oanda、Plus 500位列其中。
2018年9月25日,Long Asia Group(長亞集團)旗下Long Asia Capital(長亞資本)正式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批准的資本市場服務牌照(Capital Markets Services Licensee,簡稱 CMS).
目前長亞集團還獲得香港證監會頒發的第1類證券交易牌照、第4類就證券投資提供意見牌照及第9類資產管理牌照,印尼國家期貨交易所ICDX清算會員、經紀會員,新加坡交易所交易會員資質。長亞證券擁有香港證監會(SFC)批准證券交易許可。

我們可以看到,MAS官網上公布的Spot Foreign Exchange Contracts for the Purposes of Leveraged Foreign Exchange Trading(針對槓桿式外匯交易的即期外匯合約),擁有該牌照的金融機構目前僅為30家。



Long Asia Capital(長亞資本)也位列其中。其中多家經紀商在新加坡運營時間幾近10年。
比如Saxo Capital是2006年進入的新加坡,CMC Market是2007年、Oanda是2008年先後進駐新加坡。這些老牌經紀商貢獻了一個有序而穩定的交易環境,客戶滿意度相當高。
此外,在長亞集團本次獲批CMS牌照前,獲批此類牌照的機構有世界知名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全球領先的國際性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
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Inc.)。
中國平安集團旗下陸金所的國際業務平台——陸國際金融資產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簡稱「陸國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新加坡金融監管局(MAS) 對金融機構的准入、資本要求、披露要求、風險監控、資金流動都有著嚴苛的立法監管,時刻保障著全球資本市場的穩健高速運轉。
就這樣一個國土面積不足倫敦1/2的東南亞小島國,長久以來一直憑藉著全球金融熔爐的身份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與創新。
2017「全球清廉指數」公布,新加坡再次被列為亞洲最清廉國家。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一個以法治為導向的威權主義國家,必然有著強而有力的監管機制和有令必行的監管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