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多年來,新加坡根據當地每一個時期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經濟發展招商策略,成功地引進了一大批跨國公司,提升了新加坡的經濟整體實力和發展速度。據統計,目前外資占新加坡全部投資的比重超過 1/3、占其製造業投資的比重超過 80%,外資企業已構成新加坡經濟的重要基石。
設立獨立機構,網絡全球高端資源
新加坡負責招商引資的專門機構-經濟發展局(EDB)成立於 1961年,是一個獨立的法定公共機構,它隸屬於新加坡貿工部,具體職責是:負責制定和實施商業與投資策略,協助加強新加坡作為商業與投資環球中樞的地位。
經發局有自己的董事會,大多數董事會成員都由新加坡私人部門任命。經發局在芝加哥、倫敦、巴黎、東京、上海、孟買等地設有19 個海外辦事處。幾十年來,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致力於在國內和世界各地網羅各類精英人才,保證了引進的企業都能維持並提升市場領導地位。
政府主導,緊跟產業發展需求
獨立 40 多年來,新加坡政府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始終把握招商引資的主導權,針對不同時期的國內需求,緊跟國際經濟發展的先進潮流,明確出台重點引進什麼、限制什麼、淘汰什麼的政策措施。同時,結合每一個時期的需要,打造自己的比較優勢,對資本、技術、管理等經濟要素形成強大的「拉力」。
定向招商,利用跟隨效應形成產業集群
新加坡招商引資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定向招商,「尋找」、「追蹤」世界最尖端的企業,以引入大型跨國企業為突破口,帶動相關行業的其它企業跟進,通過跟隨效應形成產業集群,培育規模經濟。
新加坡裕廊化工島在上世紀 60 年代只有兩家煉油廠。1991 年新加坡政府對裕廊島進行全面規劃,集中投資,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和化學工業體系,在最大程度上共享原料供應,從而有效地降低了石油和石化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目前吸引聚集了包括埃索、埃克森美孚、三井化學公司等世界級的大型石化企業 70 多家,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煉製中心和全球十大乙烯生產中心之一。
依託園區經濟,完善公共服務
新加坡園區經濟聞名於世,入園企業已達 7000 多家。為加強園區管理,1968 年 6 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鎮管理局(現改名為裕廊國際),專門負責經營管理裕廊工業區和全國其它各工業區。
園區管理委員會有批准項目、城市規劃以及園區規劃的權力,能發放居民暫住證,管理貿易和市場,徵稅,發放商業許可證等。委員會同時還提供警察、海關、社會保障、教育、全民體育運動、勞工等多項公共服務。
明確服務理念,一切企業為中心
投資環境是一個綜合體系,包含的內容很多,其中投資者最關注的是「3S」,即 Stability(安定)、Speed(速度)、Skills(技能)。新加坡民族之間相互寬容、尊重、平等、團結,政府與民眾關係融洽和諧,社會安定。有研究表明,新加坡是國家政治風險最低的國家之一。也是全球最不貪污腐化的國家之一。
政府在精兵簡政和明確職責的基礎上,提出「一切為了客戶、取悅客戶」的服務理念,並從完善基礎設施、美化自然環境、開展「一站式」服務等方面,積極開展親企業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