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iStock
80多歲的陳女士被女兒和女婿虐待,他們辱罵她、讓她餓肚子,甚至對她動粗。
一名醫療社工懷疑陳女士遭虐待後,通知關懷家暴援助中心跟進。陳女士過後申請個人保護令,並搬去和其他親人同住。
近年來,這類年長人士受虐的個案有所增加。受訪社工指出,受害人很少會自行求助,一般都是醫療人員、社工、親友等舉報。
本地家庭服務中心接到的年長者被虐待的個案,在疫情期間持續增加,從2020年的283起,上升到去年的338起。不過,高風險的個案保持平穩,沒有大幅度增加。
關懷家暴援助中心的資深社工黃宇函說,隨著家暴、虐待等問題的宣導力度加強,更多人知道如何尋求幫助。不過,多數受虐的年長者卻選擇保持沉默。
黃宇函說,年長人士可能會覺得被孩子虐待,顯示自己教育孩子失敗,所以不願承認自己在家被孩子毆打。有些年長者也擔心孩子會因此不再照顧他們,甚至把他們送到療養院。他表示有碰過年長父母被子女這樣威脅的案例。
黃宇函指出,很少年長人士願意申請個人保護令,同子女對薄公堂。社工一般會探討不同方式來幫助年長者脫離苦海。
黃宇函說,有些熱心的鄰居或者親友會向當局舉報,但社工調查時有時會遇到挑戰,因為受害者不願同陌生人分享遭遇,而施暴者則堅稱沒有虐待行為。她建議,鄰居或親友可以同受虐者分享求助的訊息、收集相關證據,或者陪受害者一起報案。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成人保護服務處司長王燕萍說,隨著我國人口老化、年長者人數增加,年長人士被虐待的個案也可能會跟著上升。有鑒於此,防止暴力的宣導工作變得更為重要。
她表示:「還是要鼓勵他們來認清楚這些行為是不能被接受,他們的安全需要被保障,也需要有尊嚴。我們有全國防暴及性騷擾熱線 1800-777-0000,這是一個管道讓所有人舉報暴力行為,當然有生命危險的就要打999。」
王燕萍說,有些施暴者是因為情緒問題,或者其他理由虐待家裡的長者,他們也可能需要幫助。如果社工可以及早介入,就能同時向受害者和施暴者伸出援手。

近年來,年長者受虐的個案有所增加,受訪的社工指出,受害者很少會自行求助,一般都是醫療人員、社工、親友等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