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現在最流行說「中國人不騙中國人」。
但是在新加坡好像有時候不是那麼回事,最近一個本地企業家宋某(現為新加坡籍),涉嫌為三名中國商人非法代購公寓而認罪。

(圖源:CNA)
事情是怎麼被揭發的,還要從這三名商人最早控告宋某欺詐開始。
三名富商把她告上法庭 非法代購洋房已認罪
本地某幼兒園集團創辦人的宋某(49歲)在新加坡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曾經一年多內開辦12間幼兒園,在新中兩地都有業務。

(圖源:知新)
她還幫人做移民投資的生意,但是2017年她就被告了。
三名商人在2017年3月告宋某誤導和欺詐,他們幾個一共支付了350萬新元的移民手續費和投資款項, 最後卻無法獲得新加坡永久居民或公民權……

告她的人分別是來自中國河北省石家莊的富商王某、劉某,以及陳某。
他們起訴中說宋某號稱認識成功人士,能幫人申請到永久居民和公民權。
反正三人就相信宋某神通廣大,與她簽訂合約,共付350多萬新幣取得移民。
但最終幾個人卻沒得到「創業移民」准證或居民及公民權。

除了為移民所花費的350多萬新元,三位富商還另付了約555萬新幣買三棟半獨立式洋房。
沒有身份是怎麼買的呢? 宋提出以自己的名義購買該房產,並在他們獲得新加坡公民或合格身份後將所有權轉讓給他,宋則獲得相應酬勞。
後來富商們才知道其實她不能代他們購買洋房,這樣做是妥妥違法的。

(示意圖)
眾所周知,外國人是買不了有地私宅(Landed Property),除非政府特批。
今年12月13日,其中一名富商陳某就被控上法庭上。
他2014年委託新加坡國籍的宋某購買一處受限制的房產(位於宏茂橋的Belgravia Villas)並為其保管。

新加坡的受限制的房產包括空置的住宅用地、排屋、半獨立式房屋、平房或獨立式房屋、非商業用途的店面和協會場所,只有本地人才能購買。
陳某和宋某兩人私下達成了「代買」協議。
算盤打得很好,但這樣做顯然是犯法的。

如果罪名成立,商人陳某可能被判處最高三年的監禁,最高10萬新元的罰款,或兩者兼而有之。
花了10萬新幣也沒拿到PR 不退錢拉黑客戶
最近又有一位富商王某(43歲)主動聯繫了本地媒體《新明日報》爆料宋某。

(圖源:新明日報)
王某在2014年認識宋某,當時有意讓兒子來新加坡留學,因此通過宋辦理旅遊簽,來考察了環境。
在對新加坡感到滿意之後,他又通過宋幫忙辦理兒子的小學入學手續。
隨後王某妻子就以陪讀媽媽的身份和兒子一起來新加坡。

(圖源:第一財經)
為了能夠一家人團聚,王某請宋幫忙給自己申請工作準證,日後再申請PR。
宋某為此一共要收費30萬新元!
但因為申請要幾步走,所以每次收10萬新幣。

「我就先給了10萬元。2月份給了我一些表格,說填寫後要交給人力部,5月份又說資料不全。」
等了幾個月,王先生也沒收消息,直到5月被通知資料不全,但他也沒辦法提供所需的資料。
所以王先生決定放棄,按理說,宋應該扣除手續費後把剩下的錢還給他。
但是根據王先生描述,宋在一開始同意之後又反悔了。還強勢表示如果要討回錢,直接聯繫她的律師,微信也把王某拉黑……

(圖源:示意圖)
媒體報道了此事之後,沒想到Facebook很多人「認識」宋某。
還有人說這就是典型的「老鄉騙老鄉」。


還有人說這說明在新加坡「走後門」是行不通的!

椰友們,你們怎麼看這件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