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末,新加坡國立大學為2020屆和2021屆畢業生籌備的在線畢業典禮如期而至。在畢業典禮上,我們聽到許多關於畢業生的動人故事。
儘管遭遇疫情,新國大學子們依然堅守初心,奮力前行。他們當中的一些人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還充分發揚了社會企業家精神,幫助其他畢業生追求夢想。
其中,畢業生姚叡霓(Yeo Rae-Nyse)和朱紫涵(Victor Zhu)通過創新的解決方案,以各自的方式成功幫助其他應屆畢業生找到工作。這類服務在當前的就業市場中至關重要,因為疫情使新加坡經濟幾乎陷入停頓。

2020屆畢業生、社會企業家姚叡霓(左)和朱紫涵(右)正努力幫助應屆畢業生在數字時代找到滿意的工作。
尋找最佳職業
姚叡霓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及文學暨社會科學院2020屆畢業生,擁有工商管理和經濟學雙學位。
她也是MatcHub的創始人兼執行長。MatcHub平台使用智能工作匹配算法,將人才與公司進行匹配。匹配維度不僅僅是候選人的簡歷、學歷和硬技能,還包括他們的職業抱負、個性、工作風格和軟技能等。
MatcHub為企業提供了更全面的方案來尋找和篩選適合團隊和企業文化的人才。它還幫助學生和應屆畢業生髮現並追求最符合個人志向、性格和興趣的職業道路。

作為MatcHub創始人和執行長,姚叡霓負責MatcHub許多日常運營工作,包括人力資源、業務開發和銷售、產品管理。
MatcHub背後的商業理念主要來自叡霓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本科學習期間的經歷,她認為個性和文化契合度是職業滿意度和卓越成就的重要決定因素。
由於無法確定自己的職業道路,叡霓曾經嘗試過許多實習崗位,比如營銷、人力資源、客戶管理等。最終她意識到,自己是以目標為導向、以獎勵為驅動的外向型人格,而企業的業務前線才是她獲得快速成長和卓越成就的地方。
「提出MatcHub這一概念是因為我想幫助學生,尤其是那些不喜歡所學專業的學生。我想幫助他們更早地發現自身興趣並向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和行業方向努力,」她解釋道。
「根據過往的個人經歷,我覺得性格是決定候選人是否適合這份工作的關鍵因素之一。」
創業之旅
叡霓的創業精神最初是在參加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in London)創業夏令營(Entrepreneurship Summer Camp)時點燃的。這段經歷讓她獲得了將創業作為職業選擇的信心,並激發了她成為企業家的願望。

叡霓(右二)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商學院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創業夏令營,沉浸在創業文化中,培養了如今的商業敏銳度。
「我的團隊整日開會,集思廣益,討論我們面臨的日常問題並針對問題制定出商業計劃,」她回憶道,並補充說他們常在學校附近走動,與不同背景的人士交談,以此開展市場調研。
他們的辛勤工作也得到了回報。團隊最終獲得了最佳創意獎,他們的熱情和幹勁得到了評委的肯定。回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後,出於對中國經濟的興趣,叡霓申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學院(NOC)上海項目。
在這一年時間裡,她深入了解初創企業,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其中包括她目前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叡霓不斷進行頭腦風暴,提出新創業項目,與同事一起評估企業,並不眠不休地參加推介活動和黑客馬拉松(Hackathon)以接觸各種技術。她逐漸對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深度技術蘊含的可能性產生了興趣。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學院(中國上海)期間,叡霓(前排最右)以上海企業家之家學生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帶領團隊組織了為期一天的AI InnovaSHEN會議。
叡霓在國大企業機構(NUS Enterprise)里為期六個月的工作也深刻影響著她的創業之旅。作為N-House的學生宿舍助理(Resident Assistant),她每周都會組織創新和技術活動,讓住宿生分享和實踐創業技能,並與鼓舞人心的演講者和企業家交流想法。
「那是我剛剛創立MatcHub的時候。我從社區獲得的支持意義重大,這份支持一直持續到現在。許多N-house學生都是MatcHub的忠實粉絲和支持者,會參加我們舉辦的每一場活動,」她回憶道。
她需要快速應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並實施新想法,保證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宿舍助理的工作經驗給她帶來了優勢,讓她在面對無法預見的情況時能快速適應和保持靈敏——這也是所有企業家的重要品質。
叡霓認為,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接受的教育幫助她逐漸蛻變成為一名企業家。工商管理學位的課程幫助她在市場營銷、金融和商業法領域打下堅實基礎,還磨練了她的商業頭腦、領導能力和社交技巧。
經濟學學位的課程則培養了她的數學和數值推理能力,幫助她理解機器學習概念和Python編程課程。
「最重要的是,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習經歷讓我掌握了快速學習新事物的技巧,這是在當今充滿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世界中最具價值的生存技能,」她談道。
讓數字教育觸手可得
另一位正在發揮社會影響力的企業家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理學院2020屆畢業生朱紫涵。他是Hatch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嶺景寄宿型學院(NUS Ridge View Residential College)讀本科期間,他與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立並孵化了Hatch這家影響力驅動型社會企業。
Hatch以學院為概念,供各行各業的從業者發現自身優勢,開啟高效的職業生涯,並成為有價值、有貢獻的員工。Hatch運用合作夥伴的資源和專業知識,共同創建並提供滿足特定影響群體需求的項目,還提供全面的端到端培訓,促進就業和實習,從而幫助求職者進入新興數字行業。

朱紫涵(右一)與聯合創始人合照。他們創立Hatch的初心是促進教育公平,並幫助學生和應屆畢業生在數字技能需求日益增長的職場中提升相關技能。
Hatch為輟學和高危青少年以及來自高等教育機構的低收入背景畢業生組織了定製課程,也提供一些用戶介面、用戶體驗設計和數字營銷方面的課程,磨練Hatch畢業生的數字能力。
紫涵解釋說:「就業市場對數字技能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而疫情大大加速了這一需求的增長。」
「大多數新設崗位實際上都是數字化崗位,即使是較傳統的崗位目前也要求掌握數字工具知識,」他補充道。

Hatch的雙軌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用戶介面和數字營銷方面的數字能力,讓他們為21世紀瞬息萬變、充滿活力的職場做好準備。
克服創業難關
紫涵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大二時第一次構思出Hatch的商業概念。儘管他無法對所有問題都給出明確答案,但新加坡國立大學嶺景寄宿型學院的講師們仍然鼓勵他開始創業。
創業旅程並非一帆風順。身兼本科生和初創公司創始人,紫涵肩負眾多職責,並產生了自我懷疑,不過他在嶺景寄宿型學院社區中獲得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勵。
他的講師Sadaf女士幫助他與一位社會創新專家取得了聯繫。這位專家提供的寶貴見解幫助Hatch在早期階段實現了增長。朱紫涵還回憶起在嶺景寄宿型學院的其他經歷,這些經歷塑造了他作為企業家的個人理念,比如與大學Adekunle教授的一次談話中,教授強調了勇敢面對生活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工作中,我經常需要在勇於冒險和謹慎行事中做出抉擇。這次談話讓我認識到,要實現我希望看到的改變,勇於冒險是一種少見但不可或缺的品質,」他談道。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我會永遠記住和感恩社區支持帶給我的力量。」
紫涵也十分感激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定量金融課程中學到的知識。他習得了一種高度通用且適用於複雜情況的方法,這種方法幫助他理解了支撐商業和金融市場的數學。
紫涵將Hatch體現的企業家精神歸功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學院項目。事實上,Hatch聯合創始人之一、現任首席產品官Yeoh Wan Qing就是一名海外學院校友。
在斯德哥爾摩的一年中,她為一家規模化生產和企業創新實驗室運營項目。這段經歷使她目睹創新的巨大影響,激發了她的創業精神,也激勵她將這份經歷轉化為對新加坡的切實社會影響。

Hatch在新加坡國際基金會舉辦的2019年青年社會企業家倡導變革大賽中獲獎。出席頒獎典禮的還有時任新國大學生事務處處長、現任大學城寄宿型學院思學院院長彭宇杆副教授(左)。
他和Wan Qing曾在2018年創行創新公益大賽(Enactus National Competition 2018)中獲得亞軍。他們還參加了2018年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沙盒大賽等創業比賽,並在2019年新加坡國際基金會青年社會企業家倡導變革大賽中獲獎。他們在比賽中與其他企業家建立了友好的關係並相互學習。
當被問及對理想遠大的年輕企業家有哪些建議時,他談到:「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始終牢記你想創造的價值並真誠對待這份價值。有價值的事物需要時間來構建、獲取和商業化,這一過程常常失敗。但我相信,這段旅程本身就很有意義,這也是值得我們冒險創業的原因。」
文章英文版原載於NUS News,原文標題為Paving the road for other fresh graduates through social entrepreneu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