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加坡飛往巴黎的新航SQ336班機,在7月11日(巴黎時間)早上降落戴高樂國際機場時,撞到鳥群,機身血跡斑斑,慘不忍睹!

機頭的血跡里,還粘著鳥的肉和羽毛.....

(看到機頭上這麼多的血印子,就能想像有多少鳥兒慘死)
飛機的機翼上也血跡斑斑.......

有的小鳥被捲入飛機,卡在降落儀器的縫隙間。

更有鳥兒慘被分屍!

機身下面還可以見到小鳥的殘骸......

這架飛機在進行清理和檢查後,再次投入使用。這一折騰,讓返程的飛機延誤了45分鐘。
發生這起事故的是新航空客A380機型,當時飛機上有311名乘客!好在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鳥撞機事故在新加坡屢有發生......
2016年,香港飛新加坡的虎航客機,其駕駛艙擋風玻璃竟然被小鳥在高空撞裂!駕駛員發現玻璃裂縫逐漸變大後,緊急聯繫機場,折返迫降香港。

2015年,新加坡航空一架從土耳其飛往新加坡的波音777-200飛機在起飛後不久,遭遇鸛鳥襲擊,緊急迫降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的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
飛機的兩個引擎、尾巴和機身,統統被撞壞!


防止鳥撞機是在設計飛機與機場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一隻1斤的小鳥與飛行速度約370公里/時的飛機相撞時,撞擊力可高達3000公斤力!

歷史上很多空難都是由鳥撞飛機造成的。根據統計,自1988年來,鳥群撞擊已經造成了219人死亡......
感受一下,鳥撞擊的慘烈畫面.......
2016年上映的《薩利機長》,就是講述飛機引擎遭遇鳥群撞擊後所發生的驚險一刻。
為了對付這些飛鳥,樟宜機場周邊除了禁止飼養鳥外,還會定期除草,安放驅鳥器等,費勁「心機」營造出各種不適合鳥類生存的環境。
飛機的設計從以安全為第一要素。飛機的擋風玻璃結構,就包含了防劃層,加熱層,以及兩層可以伸縮的受力層,抵禦外力的同時,可以應變由於溫度和壓力而導致的變化。
然而,即便如此,鳥撞機事故還是屢有發生。尤其是撞在飛機頭部,更容易出現危險。飛機的機頭包括雷達等各種感應裝置,為避免干擾,一直是使用復合材料而非金屬材料,這也導致飛機前端是最容易被鳥撞傷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