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留學受阻?新加坡留學的優勢讓你心動嗎

2019年06月12日   •   5472次閱讀

中國學生如果出國留學,首選地點似乎一直以來都是美國。僅2017至2018年,在美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就已經到達36萬人。

但是,這樣的榮景恐怕將不復存在。

如果你留意最近的新聞,我們的教育部已經發出今年第一號留學預警,預警里指出,「中方部分赴美留學人員的簽證受到限制,出現簽證審查周期延長、有效期縮短以及拒簽率上升的情況」。

坦白講,這很違背我一向以來對於中美關係,至少在赴美留學方面的認知。因為美國似乎向來對中國學生赴美留學,接受美式教育是展開懷抱的,甚至這段歷史已經有一百多年。

在這樣的當下,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可能是有必要的。我特別想向大家介紹一本書,就是最近剛剛被翻譯成中文出版的徐國琦先生所撰寫的《中國人與美國人:一部共有的歷史》。

《中國人與美國人:一部共有的歷史》徐國琦 著,尤衛群 譯,理想國出品

1.

研究一段歷史,

不應僅從民族主義的視角出發

徐國琦是誰?現在是香港大學歷史系的教授,過去在美國任教多年,專門研究領域就是中國的現代史、近現代史,尤其是把現代史放在一個國際間關係來考慮。他的這種思路實際延續了他在哈佛大學就讀期間,他的博士導師入江昭教授的觀點。

入江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現代國際政治研究及國際史研究的大師級學者。他是一位日裔美國人,哈佛大學的榮譽教授,他有一套非常特別的觀點,就是認為我們研究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都不應只從一個民族主義的觀點出發,而是要從一個國際主義的觀點來看待。

由於持有這樣的觀點,入江昭特別把歷史研究的題材放在兩個或幾個國家之間,甚至放在整個國際關係之中來考量;在這個領域裡,他又會將其視作一個獨立的歷史研究的範圍。

我們一般人看歷史、研究歷史很容易被國界捆綁,比如要不就研究美國史,要不就是研究中國史,如果研究中美之間關係的歷史,則可能會從中國本位出發,或者從美國本位出發。

可是入江昭教授以及他的得意門生徐國琦教授,他們的看法卻是應該把這段關係本身,當成一個自有其特性的獨立領域,而不是局限在從中國或者美國的視角出發。

當你能持有這樣的觀點,你關注的東西就不再只是兩國官方往來的外交關係,而是能夠看到更多的民間往來。當你看到這些民間往來關係的時候,你會注意到,原來中美之間的民間往來其實已經有一百多年的傳統,而且這個傳統通常是不被兩國政府之間的起起伏伏的來往關係所干擾。

在這本《中國人與美國人:一部共有的歷史》里,有一章特別有趣,就是關於中國公派赴美留學生的這段歷史,特別是所謂的「留美幼童」歷史。

2.

近150年前,第一批官派赴美的中國留學生

中國「留美幼童」指的是什麼?這其實已經是一個專有名詞了,即是指中國歷史上首批官派留學生。

1872年9月,首批到達加州的留美幼童合影 | Wikipedia

在清朝後期,清朝政府官派了一批幼童和青少年遠赴美國留學,整個過程大概是從1872年持續到1881年之前,在這段期間其實去的人並不多,總共也就120多個人。

這段歷史非常有意思,當初清朝政府為什麼會突然想要派學生去美國留學呢?首先要注意,當年的美國——19世紀後期的美國,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世界強權美國,那時候如果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想要「開眼看世界」,了解全球局勢,首選留學地點應是歐洲才對。那時候美國的高等教育還處在一個急追歐洲水平的地步。

第二,美國當年在國際上還算不上一個真正的強國,當年第一大強國依然是大英帝國,而且歐洲諸個強國的國勢恐怕也都強於美國。

同時,1872年,是清朝政府要官派留學生赴美的開始,那時恰是美國南北戰爭剛結束不久,百廢待興。甚至那時還有部分美國多個州制定了許多對華人非常不友善,或者可以稱為「排華」的法律規定。

這裡面就牽涉到中美兩國之間一段非常有趣的曾經相當友好的歷史,今天先不多談,我們先回到那個時候的清朝。

要知道,那時的清朝雖然已經開始受到列強侵襲,但從普通民間階層到官方,尤其到士大夫階層,很多人對於要「通洋務」這一點其實非常不滿。舉個例子,1861年北京成立了一所外語學校,就是京師同文館,最初就是以培養外語翻譯、洋務人才為目的。

結果許多清朝的保守派官員,他們非常反對。那時他們甚至流傳這樣一副對聯:「詭計本多端,使小朝廷設同文之館;軍機無遠略,誘佳弟子拜異類為師。」

除此之外,那時相對較懂洋務,願意出使國外的一些重要官員,比如中國首位常駐公使郭嵩燾,他們還必須承受國內同胞的惡意,許多人認為郭嵩燾願意接任駐英大使,這就是「叛國」,甚至有人威脅要殺了他,拆掉他祖宗的祠堂,認為他這樣代表朝廷去英國當公使,實在是對不起列祖列宗,是辱沒先人的行為。

郭嵩燾,晚清政治家、外交家

在這種情況下,官派留學生難道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這就不得不提清末的李鴻章以及曾國藩,這兩位其實是很具有遠見的。

他們發起了自強運動,他們很清楚,這個時候如果再不培養一些能夠通洋務的人才,接下來將會非常麻煩,儘管那時他們的視界還是較為淺顯,認為主要還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派去學的就是西方人如何造鐵路、造輪船、武器等等,回來就可強兵富國。

無論如何,李鴻章和曾國藩決定了要外派學生去美國讀書。

3.

史丹福大學的創建,

原來和當年的鐵路華工也有相關?

當時,與美國的諸所學校以及官方政府都已談妥,而主要負責帶著這批留學生孩子們的就是容閎。

容閎是耶魯大學第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徐國琦的話說,從今天的角度看,容閎就是今天的「海鷗」——海外讀書,奔波來回於兩岸的這類留學生。容閎就被認為是中國留學生的一位先驅,不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留美的學生,也是第一個帶領幾批幼童、青年遠赴美國留學的導領人。

1854年,容閎學位像 | 網絡

剛才已經說過,那個時候一般人都認為,不要說出國留學,僅僅出國都可以看作是「奇恥大辱」,尤其是家庭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尤其看不上出國這件事。

所以當時大部分優渥的家庭反倒是不願意讓孩子出國的,只有兩個省份相對特殊,一個是廣東,另一個則是江蘇。兩個省份都是沿海,可以說很早就接受了外來影響,尤其是廣東,從來就和老外打交道,所以他們對於出國這件事反倒無所謂。

由此,這120個留美幼童里,有83個來自廣東,22個來自江蘇,而且這批孩子裡,多半都是鄉村或者經商人家的家庭背景,家裡也可能早有和外國人打交道的過往。

就這樣,他們坐著輪船橫渡太平洋,再從舊金山(洛杉磯)上岸,隨後就正好坐著剛剛修建完成的美國蒸汽鐵路系統,橫穿整個美國由西到東去留學。

說到這條鐵路,其實很有意思。這條鐵路是由三家鐵路公司聯合運作,其中一家就是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這是當時美國一家非常重要的鐵路公司,它的老闆就是阿馬薩·利蘭·史丹福(Amasa Leland Stanford)。

利蘭·史丹福憑藉建造這條鐵路賺了大錢,但是要知道,當時為建造這條鐵路,公司召來了大批的華工。這些華工付出血汗,甚至付出生命修建完成了這條橫貫美國的鐵路,但是他們獲得的薪水卻遠遠沒有達到美國當時的正常標準,生活也異常艱苦。

150年前,在美修建鐵路的華工 | 鳳凰網

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講,史丹福的家產其實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這些華人員工的貢獻。

史丹福,你聽這個名字是不是有些耳熟?沒錯,他就是今天威名赫赫的史丹福大學的創校人,而這筆創校經費,某種程度上說,其實有一部分是來自中國勞工的血汗錢。當然,直到現在好像都還沒有校方的公開表態,說明原來學校的創辦和中國人或者華人其實是有關係的。

然而,這些華工為美國作出貢獻,他們其中很多人也自然留在了美國,成為早期的華人移民。當華人移民越來越多之後,當地的白人就開始有些不高興了。

他們不只從文化上認為,這些留辮子的中國人和自己不一樣,信仰、語言都不一樣,更重要的是,很多勞工階層的人會認為他們今天的失業問題,薪水變低,那就是因為這批「底層」中國人來搶了他們的工作,還把整個收入水平拉低,這也就醞釀了後來的「排華」浪潮。

19世紀美國「排華」浪潮的諷刺漫畫 | Wikipedia

不過,雖然當時部分地區排華情緒已經開始醞釀,這120個中國幼童到達康乃狄克州的哈特福德之時,你卻難以想像他們在當地所受到的歡迎。

4.

美國精英階層,

對「留美幼童」難以想像的歡迎

哈特福德當時是個非常富裕的城市,當年也是美國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那裡的人非常開明,而且對中國人也非常友好友善。

這個城市附近正好有幾所相當重要的大學,比如耶魯大學、哈佛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許多名人也都居住於此。當120個中國留學幼童到達哈特福德,他們首先要解決住宿問題,而當時他們被安排的住所並不是學校宿舍,而是一些寄養家庭。

當地許多家庭一聽說將有清朝的孩子要來寄住,你幾乎不能想像他們的興奮和積極程度,報名參加這個計劃的人數遠遠多於實際上需要的家庭,許多家庭也很遺憾無法接待這些中國來的孩童。

留美幼童與美國寄宿家庭合照

儘管接待這些孩童,清朝政府的確會提供一筆招待費用給這些家庭,但實際上,更多當地人,也就是那些傳統的美式的基督徒,他們都帶著一種很天真的想法,那也是很長一段時間,美國的精英社會對於中國的看法——

第一,他們對中國充滿好奇;第二,他們總認為自己應該想辦法幫助中國,幫助這個在他們心目中已經沒落的古老文明。

他們又好奇,又覺得這是一個相當古老的文明,非常值得敬仰,但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現在這個文明已經落後,面臨很大的問題,而他們身為基督徒,身為受過教育的精英階層,就認為自己有責任有義務要幫助這個國家的再生。

所以,他們很清楚這批孩子也許就是下一代能改變中國的人,他們幾乎就是帶著這樣一種心情,來歡迎這些看起來「有些怪異」,前面剃著光頭、後面留著長辮子,身穿緞子鞋、絲綢長袍和寬大上衣的中國孩童和青年。

《洋務運動·留美幼童》,方瑞,2009,中國美術館藏

而當時這些清朝官派去的中國留學生,他們到了美國後又表現如何呢?

我們今天大概已經很難想像,這批留美幼童其實在美國僅僅才停留了幾年,他們卻非常迅速地讓當時整個城市,整個東岸的精英階層,都對他們的印象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一開始,這些東岸精英階層只是覺得他們看起來「怪怪」的,也挺可愛,但是後來他們卻發現這些中國年輕人太不簡單了。這也慢慢地把奔赴美國留學推向了高潮和巔峰!!

1/2
下一頁

555

2025THE亞洲大學排名發布,新加坡國大、南大保持三四名!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一個陪讀爸爸眼中真實新加坡教育(小學篇)
2025年05月01日   •   3078次閱讀
新加坡政府中學網址及地址大全
2025年05月02日   •   2394次閱讀
原來校區遍布全球的,居然是新加坡這座國際學校!
2025年05月02日   •   2223次閱讀
美國議員提案禁中國留學生?新加坡或成最大贏家!
2025年05月01日   •   2223次閱讀
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新加坡最豪華學校之一
2025年05月06日   •   1881次閱讀
探索NUS:2025泰晤士排名中的亞洲翹楚
2025年05月02日   •   1710次閱讀
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招生簡章2025
2025年05月03日   •   1710次閱讀
新加坡小一入學政策洗牌,PR學額縮減,國際生「地獄難度」,快來get通關攻略
2025年04月30日   •   1368次閱讀
新加坡這些政府中學,開放日即將來臨
2025年05月04日   •   1197次閱讀
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學院招生簡章2025
2025年04月30日   •   1197次閱讀
一人一個真實吃過的新加坡留學紅利
2025年05月03日   •   1026次閱讀
撕開新加坡私校真面目:PSB 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2025年05月03日   •   1026次閱讀
人人都想去的新加坡公立大學到底有什麼魅力?如何申請?
2025年05月05日   •   1026次閱讀
布萊頓國際學校申請攻略
2025年05月01日   •   855次閱讀
ERC學院 新加坡初中學歷起點直升本科快速通道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2025英新港聯申實戰手冊:避開內卷,用數據找到最優路徑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中國學生專屬碩博連讀全額獎學金!通往新加坡名校的黃金跳板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新加坡本地國際學校三巨頭—聖約瑟國際學校【8年級即將開放申請】
2025年05月01日   •   684次閱讀
【新加坡留學】孩子留學怕語言難?新加坡澳洲國際學校IES課程來了!
2025年05月03日   •   684次閱讀
揭秘新加坡院校之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JCU)
2025年05月05日   •   684次閱讀
新加坡教育:卓越體系下的全球領導者
2025年05月06日   •   684次閱讀
新加坡低齡留學:開啟孩子璀璨未來的鑰匙
2025年05月06日   •   684次閱讀
為什麼一提到低齡留學,大家都首選新加坡政府學校?
2025年05月05日   •   68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