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意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的企業而言,獨到的投資眼光是非常重要的,抓住風口行業才能事半功倍,這也是出海企業必須關注的重要議題。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新加坡黑色金屬行業的發展前景,旨在為大家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支持,以便更好地應對企業出海帶來的挑戰和風險。
東南亞地區極其活躍的貿易者
根據最新的數據,2023年新加坡與東南亞鄰國的貿易總額達到了2,956億新元,相較於2019年增長了14%。新加坡副總理兼貿易及工業部長顏金勇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指出,東協國家對新加坡企業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在過去五年中,新加坡與東協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從2018年到2022年,新加坡對東協地區的直接投資增長了37%,從1,646億新元增加到2,261億新元。

新加坡政府在區域合作方面也扮演著積極的領導角色。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SG)協助新加坡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其支持的項目數量從2019年的近700個增加到2023年的約2,000個。此外,通過與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的緊密合作,企發局為新加坡企業提供了近550項諮詢服務,並支持了超過100個商業項目。
作為東南亞的戰略要地,新加坡因其卓越的地理位置、高效的物流系統、活躍的商業環境和堅固的貿易網絡,在大宗商品貿易中,尤其是鋼鐵等黑色金屬貿易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新加坡已經成為一個適應性強、創新驅動且具有彈性的黑色金屬貿易及衍生品中心。
新加坡大力扶持黑色金屬產業發展
今年5月初,由新加坡交易所(SGX)和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SG)聯合主辦的全球性行業活動——第四屆新加坡國際黑色金屬周(SIFW)成功舉辦。這次活動吸引了來自18個國家的1,300名行業代表參與,共同探討行業趨勢和發掘發展機遇。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劉燕玲在第四屆新加坡國際黑色金屬周(SIFW)的開幕式上指出,亞洲在過去十年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成品鋼消費地區,占全球總消費量的70%,其中粗鋼產量增長了約10%,接近全球鋼產量的四分之三。未來三年,東南亞計劃增加煉鋼產能約25%,這將進一步增加對鐵礦石的進口需求,並鞏固其作為主要鋼材出口生產國的地位。

目前,全球主要的鐵礦石和鋼鐵行業巨頭都在新加坡開展業務,其中包括全球五大鐵礦石生產商中的三家,以及全球前十大鋼鐵生產商中的七家,例如寶武鋼鐵集團。在過去的12個月里,就有15家企業在新加坡擴大或新設立了鐵礦石和鋼鐵業務。
隨著全球轉向低碳經濟,新加坡已經建立了一個完善的碳服務和交易體系,以幫助黑色金屬企業實現減排目標。目前,已有超過120家碳服務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形成了該地區在相關領域的人才集聚地。
新加坡的2030年貿易戰略(Trade 2030)設定了目標,即到2030年將離岸貿易額翻倍至2萬億美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加坡將繼續推動和加強貿易發展,與全球企業合作,共同把握商機,實現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