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2日)新加坡新增三例新冠肺炎確診,累計89名。其中5人在加護病房。另外,有2人病癒,總出院人數達49人。
新確診的三例中,一例屬於神召會恩典堂感染群,一例是2月9日從武漢撤僑回來的新加坡人,最後一名新病例是新加坡永久居民,傳染源頭不明,近期未到中國。

疫情發展牽動各國關心,在最近特別召開的"中國-東協抗擊疫情特別外長會"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呼籲新加坡放寬入境限制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王毅表示中方希望並相信隨著疫情的緩解,新方將採取積極措施,儘快恢復兩國正常人員往來。

李顯龍夫人何晶對此在臉書上回應稱:「目前中國仍在境內施加限制措施,此時提議新加坡放寬入境限制還不合時宜。」
中國1月27日暫停所有旅遊團包括境外游,目前尚未解禁,同時,中國許多地方也尚未解除居家隔離。

2月1日開始,新加坡實施「史上最嚴入境限制」,在過去14天,曾經去過中國大陸的旅客(包括非中國籍旅客),不能入境新加坡或在新加坡過境。

2月8日,返回新加坡的工作證件持有者,須在啟程前徵得人力部的同意。

兩國航班大面積取消,未來3個月,僅新航和勝安便有600多趟航班取消。

在中國和新加坡大面積航班取消的情況下,國航恢復了成都新加坡往返航班,保證了兩國交往。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部長此前對限制措施做出解釋,表示新加坡國土面積只有760平方公里,地少人多的新加坡,一不小心就會造成疫情擴散。
考慮到新加坡有限的隔離設施,和醫療資源,新加坡的情況和別的大國家不同。新加坡目前推出的旅遊限制令,是基於科學研究、國情和有限資源而制定的,並不是針對個別國籍。

出現疫情後,新加坡政府和民間為中國捐資捐物,並多次發聲支持中國對抗新冠病毒。

新加坡外交部長:
疫情能否遏制,未來兩三周是關鍵
在"中國-東協抗擊疫情特別外長會"上,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醫生強調未來兩三周是事關疫情是否將在全世界爆發的關鍵期。東北亞和東南亞疫情尤其需要密切關注。

維文表示,如果病例像現在一樣被控制在傳染群當中,沒有進一步社區傳播、廣泛傳播的跡象,那就是一件好事。
「但是,如果東北亞和東南亞出現廣泛的社區傳播,事態將進入完全不同的階段,這已經成為全球大規模流行的疫病。」
維文坦率地說:「東南亞各國差異非常大,如果疫情在醫療系統無法應付的國家當中惡化,後果將不堪設想。」
世界衛生組織也表述相似擔憂。昨天(2月21日)世衛總幹事譚德塞稱,與中國沒有明顯關聯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例出現激增,遏制疫情暴發的「機會之窗」正在收窄。

「我們看到的病例與中國無關,這點令人非常擔憂。」譚德塞警告說,「如果各國沒有迅速採取行動防止疫情傳播,疫情可能會朝任何方向發展,甚至可能會一團糟」。
病毒散布將產生深遠影響 各國合作防疫是關鍵
針對下一步防疫措施,維文呼籲各國竭盡所能應對疫情非常重要。
他表示,「病毒散播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旅遊業、海運和空運的打擊首當其衝,從經濟的角度而言,這對全球供應鏈以及商品價格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疫情出現後,中國遊客必打卡的牛車水如今空蕩蕩
疫情發生後,新加坡旅遊局(STB)預計今年遊客人數下降25-30%。
新加坡飯店協會(RAS)稱,餐飲業已出現大幅下滑,20萬人生計受到威脅。
新加坡全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從原先的0.5%至2.5%,下調一個百分點至-0.5%至1.5%。

新加坡企業受到巨大衝擊,各界開會求自救出路
有網友感嘆:「世界仿佛變了樣,原本人潮洶湧的新加坡也因為遊客驟減影響了旅遊,餐飲,酒店以及眾多行業。」

維文強調道:「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高度互聯的世界當中,疫病流行構成了重大的、根本上的、深刻的挑戰。」
各國為開發治療方案爭取時間 簽訂對抗疫情聯合聲明
扭轉疫情,規避經濟衝擊的關鍵是各國能否在短時間開發治療方案。 維文讚揚中國面對疫情及時分享信息的行為,指出冠病疫情和當年的SARS不同之處,在於中國很快就完成病毒基因測序並對全球公布,全世界的試驗室也因此可以開發檢測試劑盒。 東協秘書長林玉輝表示,面對疫情,中國政府採取了有目共睹的強有力措施,東協對此高度讚賞。疫情絕非中國一國之事,各方必須共同努力應對。
目前經過"中國-東協抗擊疫情特別外長會"的討論,各國已發布《中國-東協關於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聯合聲明》內容如下:
一、強化地區應對疫情合作,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和最佳實踐,交流已有的流行病學信息,分享防控、診斷、治療和監測技術指南和解決方案,增強應急準備和響應能力;
二、充分考慮地區各國衛生系統的不同發展水平,加強與東協主導的機制及與外部夥伴的合作,全面有效應對疫情;
三、加強風險溝通和社區應急響應合作,確保人們正確、充分了解疫情信息,避免被錯誤信息和虛假新聞誤導;
四、通過中國-東協衛生部長會議、中國-東協衛生髮展高官會等現有機制,加強疫情防控、治療、研究的政策對話與交流,全面落實《中國-東協關於衛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支持開展更多共同商定的合作項目;
五、合作增強新冠肺炎等新發、再發傳染病防控能力,開展數據、技術、經驗和能力建設交流,開展衛生醫療人員培訓,組織醫學專家和其他衛生領域從業人員互訪,探討舉辦中國-東協衛生應急人才研討班,加強雙方疾控中心與有關機構合作,在第三屆中國-東協衛生合作論壇期間設立分論壇,就此次疫情防控進行深入研討。
六、減輕急需醫療物資供應壓力,推動研發治療藥物和疫苗。
七、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發展,以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為契機,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疫情期間經濟活動。
八、支持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促進公共衛生事業持續發展。
九、致力於減輕疫情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共同維護本地區人員往來及貿易投資活動。根據疫情防控進展,恢復並加強交往與合作。
希望疫情可以早日得到遏制,各國共同打贏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