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市場是新加坡人辦年貨的熱門去處。往年每逢迎新春,年貨市場都擠得水泄不通。殺價和試吃,除了成為年貨市場的文化,也為春節增添了不少聲色。然而,疫情籠罩下,牛車水年貨市場將首次停辦,來臨春節必將與往年不同。

新加坡年貨市場琳琅滿目,新年裝飾五花八門。(檔案照)
在新加坡,提供冷氣的購物中心四處可見,國人可邊辦年貨邊「避暑」,但很多人仍然對年貨市場「情有獨鍾」。
郭聞良(21歲,大學生) 說:「我平時出門購物都是到購物中心,但過年一定會到牛車水年貨市場。可能從小就和家人到牛車水買年貨,所以覺得這是一種文化。」
馮秀珍(81歲,退休人士)也認為,沒有了年貨市場,會減少過年氣氛。她說:「以前過年很熱鬧,可以放鞭炮等,現在連年貨市場也沒有,少了很多春節氣氛。不過,健康最重要所以沒辦法。」
以往的店家何去何從

牛車水的固定攤位。(檔案照)
得那麼多顧客的青睞,商家當然得設法守在牛車水,留住常客。雖然年貨市場停辦,但沿街還是有固定攤位可讓商家租下。
在牛車水年貨市場賣腊味30多年的葉偉強(57歲)今年在丁加奴街租下固定攤位。他說:「我不會改為在網上售賣因為畢竟已有固定的常客,不想失去這些常客。」
對於攤位的地理位置,他表示很滿意,「這裡是旺區,人潮很好,又靠近百貨公司,我不擔心生意不好。」
果凍攤販王俊賢(31歲)卻選擇今年不售賣年貨。他沒選擇在網上售賣因為他覺得他售賣的食品「必須讓顧客試吃」。王俊賢也說:「我須大量進貨,人潮要夠旺才能賣完,網上沒有辦法做到。」
年貨市場以外的選擇
雖然年貨市場停辦,但國人還是有不少其他去處和購貨渠道。

雅柏中心三樓的乾糧市場是熱門的置辦年貨去處。(檔案照)
四馬路一帶的雅柏中心(Albert Centre)乾糧市場聚集了許多海味乾糧店。除了售賣鮑魚、海參等三珍海味外,新年食品如蝦米卷和開心果的店家也同樣門庭若市。
袁愛慧(54歲,行政人員)說:「這裡的東西多樣化,要買什麼都有。很多東西,家附近都找不到。」
也有國人轉而網上訂購,莊淑梅(55歲,家庭主婦)說:「以前到年貨市場是因為那裡經常有折扣,售賣品多樣化,現在只有在網上才能找到那麼便宜的價錢。」

自由烘培業者許麗婷和媽媽一起製作的年餅。(受訪者提供)
許麗婷(23歲)在疫情中畢業,目前在尋找就業機會。她看準商機,決定加入烘培行業,成為自由烘培業者。許麗婷表示:「媽媽十幾年來都會在春節時自製新年年餅,親戚的孩子都很喜歡媽媽的年餅,他們經常鼓勵媽媽售賣年餅。」
她認為今年是加入行業的良時,「國人愛去的年貨市場停辦,有些顧客會為了避開人潮而改為上網購買年貨,年貨的網上銷售量不容小覷。」因此她創立了自己的品牌「Meow’s Homemade」,和媽媽一起售賣年餅,通過社交媒體Instagram上售賣。
受疫情影響,許多店家也發揮巧思,探討如何吸引顧客。其中包括有30多年歷史的糕點業者「Poon’s Confectionary」。因疫情關係,沒法讓顧客像以往一樣試吃。但顧客只需付少於8元,就能任選8樣產品試吃,試吃品也送到他們府上。業者希望這樣做吸引更多顧客光顧。
此外,肉乾商家也鼓勵顧客上網預訂。老字號林志源的門市店在春節前最後三個星期將不接受上門顧客,就算預定也只提供上門服務。其他店家如金裕源也表示會加強人流管控。
置辦年貨的過程難免有些繁瑣,但人們為農曆新年似乎早已不僅是為了那口美食,還有那份寓意。相信在疫情結束後,年貨市場將再次迎來摩肩接踵的人潮和熟悉的炮竹音樂聲。
記者:李伈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