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聯合宣布,雙方簽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簽署設立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協定」,集合兩地優勢,共同吸引全球投資,造福兩地人民。
隨後,馬來西亞宣布推出一系列稅務優惠措施,其中一項就是,符合條件的企業,入駐特區後,可享受最多15年的5%稅收優惠。

一、新馬簽署柔新經濟特區協定
1月8日,新加坡、馬來西亞聯合宣布,雙方簽署設立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協定。
經過一年半的磋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簽署設立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協定,同意集合兩地優勢,共同吸引全球投資,造福兩地人民。
柔新經濟特區涵蓋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柔佛州的依士干達經濟特區和邊佳。兩國的目標是最遲在2025年第三季度核准這項協定。
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和馬國經濟部長拉菲茲於1月6日簽署協定,兩人7日在布城首相署舉行的第11屆新馬領導人非正式峰會上,在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和馬國首相安華的見證下交換協定。
兩位領導人在協定交換儀式結束後,共同主持聯合記者會。黃總理說:「我們都同意雙邊合作必須能夠持續為人民帶來實質的好處。兩國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合作發展柔新經濟特區。」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二、企業可享最長15年5%優惠稅率
1月8日,馬來西亞宣布推出一系列稅務優惠措施,以為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吸引投資,其中包括對進行高價值製造和服務活動的企業提供最多15年的5%優惠稅率。
若企業在高價值的製造和服務活動進行新投資可享有稅務優惠。這些包括與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供應鏈、醫療設備、航空製造與全球服務樞紐相關的活動。
與此同時,在這個特區工作的知識型員工也可享有15%的個人所得稅優惠。這些稅務優惠從1月1日起生效。
馬來西亞的公司稅介於15%~24%,新加坡公司稅則為17%。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三、柔新或走向「香港深圳模式」
新加坡鄰里企業中心董事、老闆聯誼會會長洪啟強(金山嶺飲食集團主席)指出,新元兌令吉持續位於3.2以上的高位,對許多面對通貨膨脹壓力的本地人來說,到馬來西亞消費是一種解壓方式。
他說,據許多商界朋友觀察,新柔正走向中國香港與深圳「南下賺錢、北上消費」的模式,新加坡人對性價比更高的柔佛餐館趨之若鶩,本地中高檔餐館很可能延續倒閉潮,甚至在新柔地鐵通車後迎來一場大海嘯,必須儘早找出生存之道。
黃循財總理1月7日出席新馬領導人非正式峰會後,接受隨行本地記者採訪。他當時說,無論是否有新柔地鐵,商業性質都在不斷變化,總會出現新模式、新競爭和顛覆性改變,企業必須適應變化,更新產品以吸引新客戶。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四、企業出海新、馬的市場機遇
柔新經濟特區是否能取得成功,牽涉到多個層面,除了勞動力短缺的隱憂,還包括基礎設施是否到位,滿足各項發展需求、交通與人流往來是否暢通,以及新柔兩地的跨境通關效率能否改善。雙方仍需要一段磨合期,才能方方面面相互契合,發揮彼此優勢。
柔新經濟特區占地面積超過3500平方公里,預計面積將是新加坡的四倍多,幾乎是中國深圳的兩倍。如此龐大的區域規模,令人印象深刻,而我們經常看到的振林山森林也僅是一個小綠點。
根據協定,經濟特區範圍涵蓋依斯干達特區和邊佳蘭。協定還須核准,兩國爭取在今年第三季前完成相關程序。據報道,柔新經濟特區將設有九個旗艦區,包括新山市區、依斯干達公主城、丹絨柏勒巴斯—丹絨賓、巴西古當、士乃—士姑來、士年納、森林城市、邊佳蘭石油綜合中心及迪沙魯。每個旗艦區將有特定功能,推動不同領域的產業發展。
從全球媒體對新馬簽署柔新經濟特區協議的廣泛報道來看,這一合作計劃已引起了全球投資界的高度關注。可以說,項目尚未正式啟動,但已經吸引全球目光。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新、馬聯手打造的柔新特區,如何條件的企業,可享受最多15年的5%稅收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