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芳達在國際交通大會暨展會上宣布,陸路交通管理局將購買無人駕駛小型巴士,並與公交業者合作投入使用。這些無人駕駛小巴將首先在交通流量和乘客量較少的路線上進行測試,積累經驗後再逐步擴展至更具挑戰性的路線。初期,無人駕駛小巴將配備一名安全駕駛員,隨後將過渡到遠程安全操作員的模式。

徐芳達表示,新加坡將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入無人駕駛車輛,短期內將重點放在無人駕駛物流車輛和小型巴士上,因為這些領域在固定路線上具有擴大車隊規模的潛力,並且已有海外成熟方案。無人駕駛車輛的引入有望緩解物流和公交行業的司機短缺問題。
自2015年起,新加坡開始測試無人駕駛車輛,並建立了技術標準。2017年投入運作的無人駕駛車測試與研究卓越中心具備對無人駕駛車輛進行鑑定測試的能力。隨著焦點轉向更成熟的無人駕駛車輛科技方案,陸交局已制定新的測試和評估框架。
新框架將參考方案的海外使用記錄,並在無人駕駛車輛通過評估,證明能在本地環境運作後才允許其上路。路線規劃將根據需求和無人駕駛車輛能力而定,運行速度和調用時間等條件將在試驗前與負責人商定。陸交局將密切關注無人駕駛車輛的表現,以決定是否擴大試驗計劃。

目前,新加坡已有13輛無人駕駛車輛在公路上試行,包括清潔公司和平價集團的無人駕駛車輛。陸交局鼓勵更多業者提交企劃書,測試無人駕駛車輛以輔助物流業務。
對於無人駕駛德士,徐芳達表示當局持開放態度,但相較於固定路線的無人駕駛小巴和物流車輛,無人駕駛德士覆蓋不同路線,更具挑戰性。只有在充分解決無人駕駛車輛的安全和運作風險後,當局才會考慮擴大科技試驗規模,包括推出全面的無人駕駛德士服務。
徐芳達強調,新加坡不會採取「零事故」的作風,而是確保設立的機制儘可能減少事故的發生,並在發生意外時進行全面調查,從中學習,探討是否需要做出調整。陸交局、全國交通工友聯合會和公交業者已制定技能培訓藍圖,協助員工掌握相關技能,勝任無人駕駛巴士帶來的新職務,如遠程安全操作員和車隊管理員等。
全國交通工友聯合會執行秘書楊益財表示,工會將與勞資政三方合作,幫助巴士員工勝任新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