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加坡將退休年齡提高至64歲並鼓勵高齡再就業
早在 2019 年,城邦政府就計劃到 2030 年提高退休年齡以確保就業市場的穩定。
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新加坡 65 至 69 歲工人的就業率排名第三。 人力部宣布的對僱主和雇員的其他激勵措施。

從 2026 年 7 月起,新加坡的退休年齡將提高至 64 歲,而再就業年齡將從 68 歲提高至 69 歲。
人力部長陳思令在與工會和僱主討論後於昨天宣布了這一消息。
2019年,政府首次宣布打算到2030年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再就業年齡提高到70歲,然後在2022年提高最高門檻,讓企業有時間為變革做好準備。

勞動力國務部長顏孝黃表示:「到 2023 年,每 10 名符合資格並希望繼續工作的高級工人中,就有超過 9 人獲得了再就業機會。」
他補充說,雇用老年工人不會給僱主帶來壓力,但該部將部署資源來更新技能。
根據高級雇用信貸計劃,政府補償 60 歲及以上工人的工資。
此外,對於雇用超過退休年齡的兼職工人的公司,還將提供高達12.5萬新加坡元(約合8570萬歐元)的重新雇用補助金,這些資金也可用於職業培訓。 55歲至64歲勞動者就業率從66.8%提高到70%。
然而,在 2018 年至 2022 年間向人力部處理勞資糾紛的機構提交的 315 起投訴中,24% 與晚齡偏見有關。

到 2030 年,新加坡將有四分之一的公民年齡在 65 歲或以上,該國 65 歲至 69 歲工人的就業率在合作與經濟合作組織國家中排名第三。
越來越多的這個年齡段的工人加入勞動力隊伍,推動就業率在五年內上升五個百分點,到 2023 年達到 48.3%。
為了鼓勵更多人加入勞動力隊伍,人力部正在採取多管齊下的方法。
預計將於 2024 年通過的兩項法案將阻止基於年齡、種族和殘疾等特徵的歧視。
此外,有關靈活工作安排的指導方針預計將於今年發布。

陳部長隨後透露了平衡對外國人才的需求和提高本地員工競爭力的政策。
僱主將獲得一系列的激勵措施,他們不僅將獲得用於工人培訓的資金,而且還將獲得用於職業轉換的資金。
對失業工人的支持將從 6,000 新加坡元增加到 7,500 新元(4,100 - 5,140 歐元) 「保護工人免受基於年齡的解僱是部門努力創造公平和包容工作場所的一部分」,這是陳詩龍部長為他的部門在這個工作年度概述的三個廣泛方向之一。
其他兩個方向是提高本地工人的就業能力和企業的生產力,以及為弱勢群體增強退休保障。
陳詩龍部長表示,短期經濟困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是他夜不能寐的原因。
「如果我們在未來10年內不能維持生產力,我擔心我們將會經歷真正的經濟增長下滑。」
關於尋找工作的非自願失業者,部長重申,正在準備財政援助,以在求職期間為這些工人提供支持: 「我們即將確定該計劃的參數,我想向大會保證,我們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考慮世界各地的最佳實踐,例如,我們的付款將取決於求職者承諾積極尋找工作。」

02 馬來西亞「人才外流」向新加坡情況加劇
吉隆坡政府進行的一項研究警告該國,四分之三的高學歷馬來西亞人在新加坡工作,他們的平均收入比馬來西亞高得多。

對技術工人離開馬來西亞流向新加坡的「人才流失」不斷增加的擔憂是真實存在的:政府對居住在鄰近島嶼上的馬來西亞人進行的一項官方研究發現,超過三分之二 的人賺取每月總工資在S,500 至S,599 之間。
分析還發現,居住在那裡的馬來西亞工人中,近五分之一(即18.5%)的月薪在600至999新元之間,而最高的月薪總額高達18.000 新元。
此外,根據2022年數據匯總的報告顯示,居住在新加坡的馬來西亞人中「只有」38%是為了工作,其餘的人是為了研究、教育或與新加坡人結婚而來到新加坡。

總理府和經濟部下屬的馬來西亞統計局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在就業者中,近四分之三(即 74%)是高技能或半技能。
這個東南亞國家當局警告稱,人才流失會帶來「負面影響」,因為正是被良好的就業前景、有利的就業條件和高薪所吸引,最熟練的工人離開了馬來西亞。
同時發表的另一項研究也分析了馬來西亞人移民汶萊的趨勢,與新加坡的移民趨勢大致相似。
有關東馬鄰近砂拉越州「人才」移民的數據顯示,在那裡生活和工作的馬來西亞人中有 92% 是熟練或半熟練的,而散居汶萊的馬來西亞人中有 50% 是為了工作。
研究數據顯示,人才流失唯一放緩的時期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
到目前為止,擁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馬來西亞人之所以能輕鬆向上流動,一直要歸功於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即馬來西亞教育證書,該證書因其保證社會職業進步而為國家引以為傲。
其公民,從國內以及新加坡和汶萊的低技能職位到高技能職位。
研究顯示,馬來西亞的統治階級需要「重新制定」這種說法,並試圖留住人才並吸引那些在其他國家找到工作的人回國。
馬來西亞前人力資源部長西華古瑪(V Sivakumar) 去年表示,這種觀點的轉變表明,僑民最終將不得不返回馬來西亞,有助於將他們獲得的技能和經驗帶回該國。

本文來源: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