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加坡人力部(MOM)發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的《勞動市場報告》,揭示了一個重要的趨勢:新加坡總就業人數實現了顯著增長,達到11300人,這一增幅是第一季度的兩倍,連續第11個季度呈現增長態勢。在第二季度,新加坡居民雇員人數增加了4900人,與此同時,就業准證(EP)和S准證持有者的人數在上半年卻出現了雙雙下降的情況。

圖源:FACEBOOK
這表明,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本地企業,都在積極招聘新加坡本地居民。這一數據對於那些認為外籍員工搶走了新加坡員工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是一記響亮的反駁。
就業人口主要是WP持有者推動
新加坡人力部指出,建築業和製造業對外籍勞動力的需求強勁回升,導致這些領域對工作準證持有者的需求增加,就業人口的增長主要是由工作準證(WP)持有者推動的,他們在第二季度增加了1萬2000人。
上述崗位通常由非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擔任,而這些職位本地人往往不太願意從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就業准證持有者人數為20萬2400人,S准證持有者為17萬6400人,與去年12月相比,分別減少了3000人和2100人。

圖源:FACEBOOK
這一變化與新加坡近年來對外籍准證政策的調整有關,如EP申請採取計分制、提高S准證的薪金門檻、收緊建築、海事和加工業的S准證名額等。這些政策的實施,並未導致外籍員工大量搶走本地工作機會。
約6成高薪居民在外資企業
新加坡外資企業在就業市場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儘管它們僅占本地運營企業的20%,卻為近三分之一的居民雇員提供了就業機會。在高薪行業中,外資企業的影響力尤為顯著,約六成月薪超過1萬2500元的高收入居民在外資企業工作。例如,美國網際網路公司Meta在新加坡提供的薪資水平比市場平均高出52.7%,其軟體工程師的月薪最高可達1.8萬新加坡元。

圖源:FACEBOOK
但新加坡的勞動力市場依然緊張,職位空缺數超過失業人數。截至2024年6月,有8萬1200個職位空缺待填補,職位空缺與失業人數的比率上升至1.67。整體失業率為2.0%,居民失業率為2.7%,公民失業率為2.8%。這表明,新加坡的就業市場仍然保持強勁。
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指出,長期來看,居民就業增長可能會放緩。他強調,企業需要在利用外籍人才和支持本地員工之間找到平衡,而員工應積極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保持競爭力。政府也將繼續為國民創造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
最缺人才的依舊是高精尖行業
新加坡人力部去年顛覆了民眾對收入的認知,指出石油和海事燃油交易員收入最高。作為全球金融和貿易中心,新加坡的科技、金融、旅遊、醫療和綠色能源等領域是十大熱門高薪行業。
隨著AI技術的應用,信息和通信技術專業人士的需求非常旺盛。全球範圍內,人工智慧人才相對短缺,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AI從業者人數增加兩倍以上,達到15,000人,以建立一個標誌性的人工智慧社區。

圖源:FACEBOOK
截至目前,新加坡在整個經濟中,外向型領域如金融和保險服務、資訊通信、專業服務業的就業人口仍在持續增加。這些行業結合AI應用領域,在新加坡無疑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因此,外籍員工並非搶走了新加坡人的工作,反而新加坡的就業市場在多元化發展,為本地員工提供了更多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