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ike搞什麼貓膩?停業前將1000萬用戶押金匯到了香港
oBike今年6月中宣部結業後,昨天首次舉行債權人大會,清盤人富理誠諮詢有限公司(FTI Consulting)向出席大會的30多名用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說明oBike清盤的最新進展。

出席者也在場投票,最終以23票對6票,將原本為oBike臨時清盤人的富理誠公司(FTI Consulting)委任為正式清盤人。
債權人大會由富理誠代表泰勒(Joshua James Taylor)主持,代表oBike的朱姓董事也在場。

oBike是在6月25日宣布結束本地業務。截至8月1日,用戶提出的索賠額約35萬元,市鎮理事會、物流業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出的索賠額則超過73萬元。
根據清盤人上個月發出的文告,oBike拖欠22萬名用戶約890萬元押金。這意味著,仍有不少用戶未提出索賠。
清盤人初步調查顯示,oBike新加坡向本地用戶收取總值1170萬元的押金。其中約130萬元用作本地運營費,40萬元已在清盤前退還給部分用戶,剩餘的1000萬元則當成「預付款項」(prepayments)匯到oBike香港的帳戶。
oBike香港在公司宣布退出本地市場的一個月前,聲稱曾為oBike新加坡購買價值1000萬元的7萬輛腳踏車。前者接著將帳戶中的1000萬元取走,稱是用來抵消之前購買腳踏車的費用。

泰勒指出,這項行為極不妥當。清盤人打算今天向oBike香港和公司創始投資人兼董事長石一發出索償信,要求對方償還這筆資金。
oBike香港和石一必須在收到索償信的七天內答覆清盤人。
oBike香港曾在數日前提議將資金只償還給已提出索賠的用戶和公司,不過這意味著還未提出索賠的用戶將無法拿回押金,這項提案因此被清盤人否定。
泰勒指出,如果oBike不願意償還所有費用,清盤人就會向商業事務局報案,也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整個過程可長達幾個月。
清盤人也會調查oBike是否有任何財務疏漏或其他違法行為。

昨天也有數家物流業者出席大會,其中一名王姓老闆指出,公司負責為oBike移除胡亂停放的腳踏車,不過oBike自4月就停止付費,拖欠的款項高達五位數。他覺得拿回這筆款項應該是凶多吉少,除非有政府或法律機構介入調查。
出席大會的黃姓用戶(57歲,退休者)則指出,除了49元押金,他的帳戶也有儲值,總值約60元。他說:「其實我不認為可以拿回錢,只是來聽聽清盤人有什麼打算。我原本很支持共享腳踏車計劃,不過發生這事後,我馬上將其他應用的押金取回,避免舊事重演。」

15332882021488b5ae2b555.jpg (28.2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昨天 19:34 上傳
根據法令,一旦公司清盤,消費者一般是最後獲得賠償的人。清盤公司須先支付擔保債權人、前職員薪水等等,如果在賠償這些人後沒有餘額,用戶可能一無所獲。
消協提醒還未索賠的公眾,儘快提交申請,好讓清盤人可評估和核實資料。消協將繼續同有關單位合作,探討如何更好地保障預先付款的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