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魚尾獅公園。(海峽時報)
作者 倉吉
奧密克戎變種毒株XBB在新加坡引發新一輪疫情後,七天移動平均病例729起,保持平穩;同冠病有關的住院個案維持在低於100的水平;送進加護病房的冠病相關病人,則維持在個位數。
從數字面來看,新加坡已經是安全過渡到疫後。李顯龍總理在新年獻詞中放出可能進一步取消防疫措施的風聲,專家們隨即響應,建議公交上的戴口罩規定可以鬆綁。

新加坡民眾在乘坐巴士和其他公共運輸工具時,依然必須戴口罩。(海峽時報)
幾十萬人擠到濱海南看新年倒數煙花,更像是向全世界發出的積極信號,不言而喻。
新加坡的抗疫之路走到今天,在抗疫戰線上的台前幕後,無數人的努力付出是該公開表揚的時候了。

2022年12月31日晚上,幾十萬人擠到濱海南看新年倒數煙花。(海峽時報)
新加坡政府最近宣布了一份「應對冠病國家獎章」名單,名單上多達9532名得主。其中約4000人來自公共醫療保健領域、4500人來自公共部門,其餘約900人來自私企和民間領域,包括非政府組織和義工團體。
這份名單涵蓋範圍廣,從政府到民間,從上到下,論功行賞,有作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體,政府都儘量照顧。

新加坡烏節路上的人潮。(海峽時報)
名單公布以來,這幾天並沒有看到任何爭議。受媒體訪問的一些得獎者的談話,則讓人看到,許多領域在抗疫期間發生的「新鮮事」,不說不知道。
疫苗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得到。新加坡及早的規劃和行動,眼明手快,在亞洲國家中最先達到全國接種目標。也許有人認為,這得歸功於我們人口少的優勢。
我們有所不知的是,疫苗製造商根據各國人口來控制每個國家所能獲得的數量,所以新加坡能獲得的疫苗供應也是有限的。
獲得公共服務星章(冠病)的衛生部危機策略及行動團總司長迪內希與團隊堅持執行全國接種計劃,至今國人已施打超過1700萬劑冠病疫苗。

新加坡全民接種疫苗。(新明日報)
現在新加坡人基本上全體接種了三輪四輪的疫苗,今後要再取得疫苗供應是否就不那麼容易?相比之下,全世界更需要獲得疫苗基本保護的落後國家還在排長龍等候,所以,接種疫苗的機會並非理所當然。
個人獎章分為八個級別,其中公共服務星章(冠病)授予在疫情期間為民服務,關心社群的福祉,並對新加坡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481個團體則一律獲頒總統表揚狀(冠病)。
抗疫防疫是與時間賽跑,講求的是效率,因此,政府的效率接受嚴峻的考驗。
2021年1月,來福士城會展中心和樟宜機場第四搭客大廈(T4)設立起首兩個疫苗接種中心。

來福士城會展中心的疫苗接種中心。(海峽時報)
從概念的提出到落實,不到四個小時,沒有繁文縟節,沒有拖泥帶水,每個環節都爭取作出貢獻,抗疫不落人後,這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當冠病疫情開始在全球各地擴散的初期,新加坡成了病例最多的國家之一,客工宿舍成了重災區。
2020年3月,住在宿舍的客工確診冠病,很快形成了感染群,更多客工宿舍相繼淪陷。
人力部的首要任務就是控制客工宿舍的疫情,預防病毒擴散到社區,同時為客工提供醫療照料,並照顧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需求。
當時,社會上民怨四起,網上更是一片譁然,不少人把新加坡疫情的爆發歸咎於人力部的防疫失策,要求時任人力部長楊莉明引咎辭職的呼聲四起。危機時刻正是領導人表現領導力、執行力的時刻,而不是臨陣逃脫。

疫情受控後,居住在宿舍內的客工們又陸續重回社區。(海峽時報)
儘管成為眾矢之的,人力部不因為社會上和網上的雜音所干擾,切切實實地應對客工宿舍疫情。
在多個部門的合作下,消極的謾罵聲很快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民間的支持和響應,發揮互相扶持的精神,減輕客工在隔離環境中的痛苦。人力部副常任秘書陳岡志現因抗疫有功而獲頒公共行政獎章(金)。
近一萬人的貢獻獲得政府的肯定,其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事跡足以收集編成一本「抗疫英雄傳」。
在危機中,人們的怨言、失望、恐慌、不知所措免不了,但是新加坡人最終還是發揮「怕輸」本色,抗疫防疫不落人後。
最有分量的金獎,應歸全體新加坡人。

2022年的國慶日,出席慶典的國人紛紛舉起手中的「心」,與眾人一起心心相印。(海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