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多媽媽想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要他們可以快樂、自由地成長。
這就決定了,很多剛來新加坡的媽媽們,都會不約而同選擇新加坡國際學校。
曾經被稱為「卷王」的海淀媽媽說過,如果想繼續卷的話,還不如留在國內。畢竟我們在國內的資源也很豐富,一樣可以給孩子不輸於新加坡的教育資源。但是和其他媽媽捲成績、卷特長,卷得我都精疲力盡了,想必我的孩子既累也無可奈何。
因此,這位海淀媽媽決定出圈,給孩子換個賽道,讓孩子可以跟隨自己的天性成長。
「那無人能敵的自信感」
如果說從萊佛士書院出來的學生學識淵博,絕對的精英;南洋女子中學的學生大多內斂溫和、優雅博學;那麼從國際學校出來的學生,他們都特別的自信,自信到都有點「自戀」了。

在國際學校,老師不會或者可以說很少會指責孩子的某些缺點,又或者特別去強調孩子的短處。老師對孩子都是以肯定和積極的態度尋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認可。而且,在國際學校,學生之間即使進行攀比,也不會用成績和年級排名。他們有可能攀比的只會是你跑得比我快,你長得比我高,你畫得比我好,你拉得比我穩,這種有關特長和興趣愛好的地方。
所有孩子的自信心都被保護得很好。在積極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在自信的力量下,不僅會擁有陽光開朗的性格,而且也會擁有勇往直前,敢於拼搏的精神。

自信是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 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相信自己搞得定, 由相信自己所產生的正面能量。擁有這些正面能量的孩子,將來在面對挑戰時,也能自信面對未知的困難。
「綜合素質能力的鍛鍊」
從學術上來講,公立學校會比國際學校的要求嚴格很多。
這是因為國際學校培養的方向本身跟公立學校就不一樣。國際學校培養的方向,是希望孩子在學術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就像之前講過的那樣,公立學校目標是為了培養合格的新加坡公民,立足本國的經濟發展輸送各個行業的人才。因此會更加重視基礎性的學術教育,重視考試成績。但是,新加坡國際學校在教育上的基本方向是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擁有博大的胸懷,有博愛之心,關心弱者,關心資源不平等造成的弱勢群體。
同樣,國際學校更重視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領袖人物,提高他們的領導力,讓他們有能力可以領導好一群都很聰明的人。

眾所周知,聰明人通常都很有個性,而想要管理好一群聰明的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想像一下,當你進入一個跨國企業,想管理好手底下這些出自各大名校的員工,你需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理方式、好的培養土壤,把他們領導起來,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他們才會擰成一股繩帶動公司前進。
國際學校培養的不是純粹的技術人才,而是擁有更高綜合能力的領袖型人才。
不過,這也並不代表國際學校的學術不優秀,像2022年IB考試中,德威國際學生的平均分為38.9分,48%的學生分數在40分以上。
這就是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厲害之處,國際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層面上,可以跳出成績至上的內卷,讓孩子擁有國際視野,擁有更強的手腕解決戰略層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