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媽媽還是保孩子?」
這個問題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十分誅心。
但,今年在新加坡就有一對父母被迫面臨這樣的抉擇。

37歲的准媽媽羅哈妮,懷孕不到6個月就在深夜送急診,當場查出妊娠毒血症。
醫生通知她現在有兩個選擇:
一,終止懷孕。(就是流產)
二,緊急剖腹產。但,孩子出生後的存活率,只有20%。
2成的存活率,在當時看來幾乎是給這個未出世的孩子,判了死刑。


來源:ST
醫生留給這對夫婦考慮的時間也不多,僅僅只有3個小時。時間拖得越久,羅哈妮要面臨的生命危險就更大。
連一半的成功機會都沒有,要生下那個孩子,相當於是賭命。
羅哈妮決定要賭。
不為什麼,因為她是孩子的媽媽。
賭命:一個345克的奇蹟
羅哈妮成功地從死神手裡搶回她的寶寶。
今年3月27日,她的小寶貝女兒諾在雅降生。這個被預言只有2成存活率的幸運寶寶,就算脫離母胎了也萬分驚險!

圖源:cna
因為她的出生時體重,竟然只有345克!
沒有估錯的話,這個體重也就跟一罐曲奇餅乾差不多。。。
據醫生形容,剛出生的小諾在雅非常「迷你」,整個身體就剛好是成人手掌大小。
總結起來就是又輕又小又弱。

圖源:cna
在她這種先天不足的早產條件下,如果沒有得到事無巨細的照料,講真這個能活下來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且小諾在雅的胎齡只有23周又6天。(足月至少得37周)
在母體汲取到的營養已經比其他足月寶寶少了近4個月。所以出生時的她也並不完全健康,甚至健康狀況稱得上是艱難。
她的肺部、心臟和眼睛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圖源:cna
為了幫助寶寶肺部呼吸跟汲取營養,小諾在雅的身軀上插滿了輔助呼吸和輸營養液的管子。。。
小諾在雅的呼吸管還擋住了聲道,導致就算大哭也不能發出聲音。
她的皮膚也很薄,「幾乎是透明的」,為了避免皮膚破損而感染,尿布每天都要至少換6到8次。
因為出生太早,小諾在雅的眼睛血管其實也沒有徹底發育完整,這意味著必須小心治療才能避免失明。。。

圖源:cna
小諾在雅的心臟,甚至還有一個小洞。
醫生說如果是足月生的孩子,那麼這個小洞可能出生兩道三天後就會自己閉合。
然而小諾在雅的情況危險就在於,她太太太早出生了,需要自然閉合的時間會更久。
而一旦這個小洞沒自己關上,將會導致更多的血流向肺部。那她的肺部就會出大問題。。。
所以小諾在雅在這世上的頭三個月,是在保溫箱裡度過的。

圖源:cna
因為害怕會感染,就算是爸媽都不能親自碰碰她的小手或小臉蛋。
於是她的爸爸媽媽,每天下班就往醫院跑,隔著玻璃看著自己的小女兒熟睡、大哭、輸液。他們不能安慰不能觸碰,眼睜睜看著心疼,不知道要有多少心酸痛苦。
畢竟沒有哪個父母願意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就要遭遇這種磨難。
就算孩子小也許長大了沒印象,但為人父母的看到這一幕,還是會很扎心。

圖源:cna
但小諾在雅既然生下來了,她一日比一日健康,就證明了事在人為。
她的媽媽羅哈妮說很感謝醫院的醫療團隊。
因為小諾在雅要想健康活下來,照料的條件其實算是比較嚴格的。
比如呼吸管必須選用直徑小於2mm的,每天至少6到8次換尿布,每天都跟羅哈妮報告小諾在雅的體重等等。

圖源:cna
大家都滿心期待著一條小生命能夠健壯起來。
在國立大學醫院的加護病房裡熬過131天之後(4個多月),小諾在雅可以順利出院了。

來源:ST
經過半年的細心呵護,她的體重也從令人震驚的345克,增加到了4.27公斤。
雖然和其他小孩相比還是有點輕,但各方面健康情況是穩定下來了。
也正因如此,小諾在雅成了在新加坡成功救活的「最輕早產兒」。
網友加油打Call 醫藥費成熱點
雖說小諾在雅的出生多災多難,但實際看起來「貴人」不少。
其中最大的貴人,就是她的一雙父母了。在醫生已經告知只有20%存活率的情況下,還堅持要生下她。
羅哈妮講,「有兩成的希望比沒有希望好。」

圖源:cna
當羅哈妮第一次抱到自己的寶貝女兒,她說「很窩心」。那個瞬間好像心上開花,充盈在內心的除了滿足,就是幸福。
「無論如何都要積極面對。。。不要放棄希望,我很慶幸我們當時沒有放棄。」
本地一大波網友也紛紛聲援支持
有支持小諾在雅的
「你做得很好!還會更好!」

「小諾在雅是個真正的展示,她會長大變強變獨立,祝福你的家庭!」

有支持羅哈妮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超乎想像。」


也有支持新加坡醫療的
「出生在新加坡很幸運,先進的醫療系統可以幫得上忙。」

「向國大醫院的醫生護士團隊致敬。沒有他們的愛和關懷、責任感,這個寶寶可能難以存活下來。這是一個奇蹟,繼續保持吧!」

在一片關愛致敬的呼聲當中,也有不少人分享了自己的「早產」經驗,並且表示,早產兒的醫藥費是真的很貴!
羅哈妮最後分享了她的早產兒帳單,如果沒有政府補貼的話他們這一筆得還20萬新幣。
也就是人民幣約。。。100萬!!!

而在新加坡政府補貼過後,整個醫院住宿跟治療費用全部加起來,羅哈妮只要還5萬新幣。。。
也就是說,新加坡政府一口氣覆蓋了15萬新的醫療費用。
。。。只想說一句真 要知道新加坡的醫藥費貴,也是貴得全球有名了~
貴出天際的新加坡醫藥費
羅哈妮一家最後只要給5萬新幣的住院治療費用。 這,是給新加坡寶寶的待遇。
如果是外國人來新加坡生孩子,那就是原價!原價!原價!
來感受一下「新加坡原價醫療費」的攻擊力
01 如果在新加坡早產的是外國人家庭...
去年3月新加坡來了一對英國夫婦,准媽媽威爾金森的情況跟羅哈妮差不多,寶寶叫做羅肯,生下來才滿24周,也是早產。
但他的情況比小諾在雅好,母子也沒有進一步併發症。

然而威爾金森夫婦拿到的醫藥費帳單高達24萬9400新幣。
逼近25萬新幣,人民幣約125萬新幣。。。
最後這對夫婦是通過眾籌才回到家,他們心裡也是苦啊。
因為在回家之前,他們還在新加坡停留至少3個月以上,等早產的羅肯寶寶狀況恢復。。。
除了上述英國夫婦,新加坡其實也出現過好幾起因為沒辦法負擔「早產兒帳單」而向社會求助的情況。
比如前幾年的「朋友圈輕鬆籌」。

一個爸爸訴苦女兒因為早產必須在重症監護待上100天,而一天算下來至少要花2000新幣。
2000*100,妥妥還是20萬新幣起步了。。。
還有更早的越南研究員,他的孩子也就早產3個月,住院104天,最後帳單要給22到26萬新幣。
也就是人民幣100萬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