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樟宜機場的貴賓終點站下飛機後,中國總理一行直奔總統府」,「在總統府主樓外迅速檢閱儀仗隊後,李克強總理和李顯龍總理很快前往室內開會,然後見證了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議定書的簽署」。當地時間11月12日下午,新加坡主流英文媒體《海峽時報》一連用了三個表示「迅捷」意思的詞,報道李克強總理抵達新加坡,開始行程緊湊的訪問。
升級後的中新自貿協定將加強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等6個領域,同時還新增電子商務、競爭政策和環境等新領域。新加坡第一大財經媒體《商業時報》等當地多家媒體都高度關注,認為這「將大幅提高雙方貿易便利化水平」,「更多的公司和企業將從這次升級中受益」。
分析人士指出,李克強總理甫一抵新,就釋放出開放與合作的明確信號。事實上,當天一早新加坡兩大媒體《聯合早報》和《海峽時報》發表了李克強總理的署名文章。文章寫道:「中國開放的大門已經開啟,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我們歡迎新方抓住中國新一輪開放帶來的機遇,與中方共同推動中新務實合作升級。」
《聯合早報》網注意到李顯龍總理對中國總理的積極呼應。報道稱,李顯龍特別肯定自由貿易協定的升級,「將為兩國的企業和人民帶來顯著和實在的利益」。
除了實實在在的經濟紅利,參與議定書籤署的新加坡貿工部部長認為「升級」此舉信號意義明顯,「這標誌著我們對加強經濟合作和貿易自由化的共同承諾」。
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國際媒體紛紛關注到這一滿含信號意味的「升級」。英國路透社報道稱,李克強在新加坡呼籲建立「開放的世界經濟」,李顯龍則明確表示「中國和東協在維護開放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秩序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乾脆地判斷,中新自貿協定升級是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新的重要成果之一。
還有媒體注意到,李克強總理此訪時點同樣釋放了重要信號。《聯合早報》網報道稱,40年前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拉開了新時期中新友好合作的序幕。今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這使李克強此訪更別具意義」。
美聯社、菲律賓《世界日報》也同樣關注到這一特殊時間點。「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新加坡積極參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李克強總理此訪對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再釋合作與開放紅利,具有特殊意義。」報道分析稱。
新加坡當地媒體引述學者的話指出,雖然新加坡體量不大,但作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對「一帶一路」其他國家投融資、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進行項目合作等方面能發揮巨大作用。自2013年以來,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新加坡是中國第一大新增外資來源國、第二大投資目的地國。
分析人士據此判斷,「在貿易保護主義『逆風』中,中新務實合作將實現從領域、方式到內涵的再次跨越,為兩國關係發展、地區貿易合作和維護全球自由貿易,注入巨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