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二,來碗牛大!」
這應該是在蘭州街頭經常聽到的聲音
蘭州人的早餐,是從一碗牛肉麵開始的

圖片來自網絡
蘭州人回家,第一頓一定是「嗑牛大」,所謂的「牛大」就是大碗的牛肉麵。這舉動可見這碗面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
這一碗牛肉麵在蘭州人的心目中,是神聖不可取代的。要記得千萬不能將「牛肉麵」稱為「拉麵」。

「
史料記載,蘭州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甘肅河州東鄉人馬六七從國子監同窗懷慶府清化鎮蘇寨人陳維精處學得傳入蘭州。馬六七因家境困難,陳維精施捨愛心,教他祖傳的小車牛肉老湯麵製作廚藝。
馬六七學到了這些廚藝牛肉麵製作技藝後帶入金城(今蘭州),在通往臨洮的古狄道(今阿干鎮)開了第一家牛肉麵莊 - 馬家大爺,由於馬六七經營得法,蘭州牛肉麵成為蘭州民眾喜歡的美食,馬六七對蘭州牛肉麵的貢獻功不可沒。
」

而在新加坡的西部,出現了一家「還牛肉麵之本源」的蘭州牛肉麵店。這家店的師傅,都是來自於甘肅東鄉族,這是新加坡唯一一家古法炮製的牛肉麵,還你當初的味道!

古法牛肉麵

「一清(湯清)、二白(蘿蔔)、三紅(辣子)、四綠(蒜苗、香菜)、五黃(麵條)」,是蘭州牛肉麵的幾大元素。

很多人說,一碗貨真價實的牛肉清湯,是一碗蘭州牛肉麵的靈魂。清鮮,吃完不口渴,這是味精和「骨湯粉」之類的勾兌湯無法代替的。

原料完全按照蘭州本地口味調製,大塊牛後腿肉、牛大骨,加上幾十種香料。每天清晨開始熬制湯頭,一熬就是好幾個小時。

面中的牛肉選用的是後腿肉,在高湯中熬煮幾小時,自然風乾後切成肉塊。

將自然風乾後的後腿肉切成手指般粗細的牛肉粒,有別於其他家切片的做法,保留了古法牛肉麵中牛肉的切法。粒裝的牛肉更有口感和嚼勁,入口肉香濃郁。

一碗牛肉麵,少了幾勺辣子就感覺不完整。紅辣子,是滾燙的菜籽油潑到辣椒等香料里做成的,注重香,而非辣。

澆辣子是最後一步,一頭撞進熱湯,香味會強勢地擴散開。如果你想品嘗一口清湯的湯頭,可以下單時要求不要辣子。

麵條可分成圓形、扁形、棱形三個大類:圓形面從細到粗,有毛細、細的、三細、二細、二柱子等幾種;扁形面從窄到寬,可以分成韭葉、薄寬、寬的等;常見的棱形面有蕎麥棱、四稜子等等。

經過搓揉後做出面劑子,師傅抓起劑子拉伸、對摺、摔打,不到一分鐘就能拉出你想吃的粗細度。

細面是很多人會點的粗細,但我個人最愛的是這款蕎麥棱,筷子般粗細而帶點三棱型的麵條格外的筋道有嚼勁。

搭配上蒜苗香菜和白蘿蔔,這碗牛肉麵才得以完整。他們與鮮紅的辣子平分秋色,給厚重的牛油味添了一分清香。
如果你有「反香菜人格」,記得記得在下單的時候告訴店員不要香菜。

如果一碗牛肉麵還不夠,叫上一顆滷蛋,蘭州人稱之為「肉蛋雙飛」。
其他特色菜品
酸菜牛肉麵

除了有古法牛肉麵外,這裡你還能品嘗到酸菜牛肉麵。面中加入酸菜,讓湯頭更加有層次,清甜中帶微酸,口中回味的是辣子的香氣。

你會發現這裡的碗和其他家的有所不同,面碗深,碗口小,可以更好的將湯頭保溫,讓蒜苗和辣子的香味更好的和麵條相結合。
咖喱牛腩飯

除了有牛肉麵之外,這家店還有咖喱牛腩飯。牛腩經過幾小時的熬煮,軟嫩Q彈,入口有濃郁的牛香氣。入口後還能吃到薑黃味道,香氣十足又不會過於辛辣。
肉夾饃

這裡還提供手工製作的肉夾饃,所用的饃每天新鮮手工製作,再夾入牛肉末,咸香有嚼勁。
雞蛋醪糟 & 甜胚子

這家店帶來了兩款特色的甘肅甜品,實在讓我們驚艷。吃完集咸香辣為一體的牛肉麵之後,來一份甜品最合適不過了。

這款牛奶雞蛋醪糟是甘肅有名的甜品之一,裡面加入了醪糟、雞蛋、紅棗、核桃、枸杞、芝麻等配料,用牛奶和佬米酒煮開,不含一滴水。
吃起來奶香濃郁,有堅果的香氣和紅棗枸杞的自然甜味,特別的滋補。每一份雞蛋醪糟都是現點現做,每天限量供應。

另一款冷食的甜品是甜胚子,燕麥咬起來特別有嚼勁,有點像是在吃酒釀的感覺。
做甜胚子的工序十分費時,需將燕麥蒸熟後發酵6小時,而且發酵的時間要控制的恰到好處,不然會產生過重的酒味。這碗甜胚子也是每天限量供應。
特色室內裝飾

上述的各種特色美食,都是來自於這家位於新加坡西部JEM購物商場內的小二牛大。

古法炮製的美食搭配現代簡約的裝修。整家店運用了綠色和淺灰色作為主色調,搭配白色和木色的桌椅,明亮清爽。店中一條條的隔斷代表師傅手中一根根的麵條。

小二牛大的老闆特地從蘭州運來了這套「品字鍋」,可以說是新加坡第一家。

這套鍋具呈品字型,防火防熱。可以讓負責不同崗位的師傅做到做面流程順暢,互不干擾。


即日起到9月16號
凡到小二牛大店內用餐
點餐時轉發此帖到朋友圈並出示給店員
即送小菜一份*

*活動時間:8月17號到9月16號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小二牛大所有

地址: 50 Jurong Gateway Road, JEM #05-02, S608549
電話: 6909 5186
營業時間:11am-10pm

掃碼關注小二牛大官方微信平台
(本帖圖片歸舌尖上的獅城所有,盜圖必究)
Posted in: 舌尖上的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