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約95%的電力依賴進口的天然氣發電,很容易受全球供應和價格波動衝擊。
過去兩年的全球能源危機在在證明了這一點。不論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或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都加劇了全球天然氣市場不穩定和供應中斷的風險。
當新加坡的七家發電廠因為天然氣價格走高而減少採購,批發電價也會跟著飆升。
為了減少電價波動,貿工部長顏金勇前天(10月23日)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的一場講座上宣布,新加坡明年將設立一家中央燃氣機構,集中為所有發電廠採購和供應天然氣,以確保燃料供應穩定。
不過,沒人能保障新加坡會一直有足夠的天然氣來滿足發電需求,因此本地電力來源必須更多元化。

聖諾哥發電廠是新加坡規模最大的發電廠。(聯合早報)
氨氣和氫氣
預計到了2050年,氫氣(hydrogen)最有可能取代天然氣,成為新加坡電力供應的主力,滿足本地50%的能源需求。
氫氣可以像天然氣一樣,在燃氣輪機中直接燃燒,或通過燃料電池來發電。這兩種發電過程的副產品只有水,碳排放量也非常低,是最可持續的發電燃料。
不過,由於氫氣的能源密度較低,必須經過液化或使用其他氣體作為載體,才方便運輸和儲存。

位於兀里園的新能源集團培訓中心,是東南亞首個採用綠色氫氣發電的建築。(聯合早報)
南洋理工大學能源研究院執行主任蘇博德教授(Subodh Mhaisalkar)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指出,雖然液化氫和甲醇(methanol)也可作為氫氣的載體,但他相信在未來數年內,氨氣(ammonia)將成為可靠的發電燃料。
「現階段來看,氨氣是技術最成熟的氫氣載體,不僅有完善的國際供應鏈,也已在農業肥料等工業領域廣泛使用。」
有鑒於此,新加坡計劃在裕廊島興建一個低碳或零碳氨氣設施,利用氨氣生產55兆瓦至65兆瓦的電力。這個新設施預計最遲在2027年投入運作。

新的氨氣設施將設在裕廊島。(聯合早報)
顏金勇指出:
「這將是全球首個測試和使用氨氣作為燃料的商業項目,也是新加坡尋找可行脫碳途徑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自去年底,已有26家國際和本地企業提呈興建氨氣設施的合作提案,其中六家已通過首輪遴選,必須在今年內提交發展方案的計劃書。
但蘇博德提醒,氨氣發電仍面臨許多挑戰,包括運輸、儲存、安全和碳排放管理。
地熱能
要減少對進口電力的依賴,不妨考慮「就地取材」。
南洋理工大學的一項勘測研究發現,新加坡海軍部(Admiralty)地下四到五公里深處,可能有適合用來發電的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
這個地區就在三巴旺溫泉公園附近。

你在三巴旺溫泉公園泡過腳嗎?(聯合早報)
研究人員分析了下伏岩層的岩芯樣本,推斷海軍部巷地下岩層溫度可能高達200攝氏度,極有可能成為地熱能資源的潛在地。
這裡的新邦花崗岩(Simpang granite)平均溫度,比其他非火山地區的岩層溫度還高,可以煮熟雞蛋。
研究結果在今年7月發表後,有不少三巴旺居民擔心溫泉公園會從此消失,被地熱能發電廠取代。
也是三巴旺集選區議員的衛生部長王乙康,跟能源局了解細節後向居民保證,溫泉公園不會受影響,居民可以繼續在那裡泡腳。
王乙康解釋,地熱能發電廠將採用閉環系統,把水輸送到地下深處加熱,再使用加熱後的水發電,不會排走現有的溫泉水。
「即使這項計劃證實可行,發電廠也可能建在其他地方,未必建在溫泉公園。」
今年9月,能源局也宣布將在新加坡全島展開物理勘測研究,探索地底10公里的地熱能潛力,以評估哪些地方適合設立地熱能發電廠。
「新加坡位於地下熱流高的地區,地底深處可能有優質的地熱能資源。」
核能
最近,世界各國因為日本福島核電站把核廢水排入大海,紛紛禁止進口日本海產,蟻粉是不是也聞「核」色變?
去年發表的《邁向能源轉型2050》報告首次提到,如果新加坡無法依賴進口的潔凈能源,未來不排除採用核能發電。
上個月發表的《東南亞氣候展望調查2023》報告也發現,新加坡人對核能的接受度,在東南亞位居榜首。
14.7%的受訪新加坡人認為,核能是最具潛力的替代能源。其他國家的受訪者接受度,介於4.4%至8.5%。

你能想像這樣的核能發電廠出現在新加坡嗎?(路透社)
針對這個尚具爭議性的能源方案,顏金勇今天重申,新加坡目前還未做出任何決定。
「我們必須先提升能力,以了解日趨安全的先進核能技術。這樣一來,一旦這些具成本競爭力的核能技術證實適合新加坡採納,我們就會認真研究這些選項。」
核能也好,地熱能和氨氣也罷,紅螞蟻只求:電費別再上漲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