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知道,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在世界上處於一直領先地位。
近年來,隨著新加坡數學的熱度越來越高,孩子數學啟蒙,很多家長都選擇採用新加坡的教學方法。

那麼,被稱為「世界第一」的新加坡數學到底是怎麼學的?今天就為你揭秘!
PART 01 新加坡的數學教育
新加坡數學確實有著一套非常成熟且備受讚譽的教學結構。
新加坡數學的教學方式強調對基礎概念的理解,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國際上非常權威的學生能力測評TIMSS和PISA中,新加坡的學生在數學項目中始終名列前茅。
現在全球有超過40多個國家把新加坡數學作為教材。

在中國,新加坡數學同樣受到歡迎。
雖然中國數學在計算和技巧上的表現很出色,但在理解數學概念和培養數學思維方面,確實存在一些「短板」。
而新加坡數學則提供了一種中西合璧的解決方案,可以在保持與中國數學接近的進度和難度的同時,又與英美的數學思維和英語表達方式接軌。
那麼,新加坡數學究竟採用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呢?
PART 02 數學學習利器——CPA教學法
新加坡數學的一大特點就是使用「具象化模型(CPA教學法)」講解數學概念和解題思路。
理解後再輔以適當的練習,極大地降低了孩子理解抽象數學概念的難度。

CPA教學法,又稱 「三步教學法」,在數學啟蒙階段,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數感」,包括了三個方面:
C - Concrete 具象化
P - Pictorial 圖形化
A - Abstract 抽象化
那麼對比中國以及歐美,新加坡的CPA教學法到底強在哪呢?
接下來就舉個例子,讓家長們能形象的了解這三大數學學習體系的區別。
舉個例子
問題是:有1個蘋果和2個橘子,問一共有多少個水果。
中國孩子看到題目會直接擺出算式:1+2=3;
歐美孩子會畫出1個蘋果和2個橘子,數一數有3個水果;
新加坡孩子則會這麼做:

通過畫模型的方式,把抽象概念具體化,然後再轉換為1+2=3的等式。
看似CPA好像讓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變得多了一個步驟。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相比於「一步到位」的抽象,多了一個過渡的階段,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
通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和未來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PART 03 進階學習:適應孩子的學習規律
通過將具像化、形象化和抽象化三種思維模式階梯式過渡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內容。
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源:新加坡教育部官網
這種遞進式的學習,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和未來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實仔細對比,中國與新加坡的教材大綱都差不多,只是在安排順序、深度、廣度上有些許差別。
第一階段 適合年齡:3-6歲
內容重點:
包含了50以內的數數,20以內的加減,5以內的乘法以及基本的形狀、顏色、時間。
難度體現:
題目難度是循序漸進的。雖然全文都是英文,且在內容里還會涉及英語的學習,但是以圖片為主,沒有英語基礎也可以學。

第二階段 適合年齡段:6-9歲
內容重點:
100以內的加減,1000以內的加減,10000以內的加減,乘法,除法,錢幣換算,時間,形狀,容量,重量,長度的測量和計算,平面幾何、角、面積、條形統計圖、分數。
難度體現:
在這個階段,需要用建模練習數字結構,用建模法數字結構講解加法,也會更重視應用題的練習。
第三階段 適合年齡:9-12歲
內容重點:
6位數以內加減,8位數的讀寫,3位、4位數的乘法除法,分數、小數的加減乘除,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時間計算,圖表,比率,小數、分數和百分比的轉換,平均數,代數,速度計算。
難度體現:
開始要求孩子根據線形圖表分析數據,圖表題將幾何、分數等內容結合在一起,而且平面幾何題開始涉及立體幾何和空間思維。閱讀理解的句式也變得更加複雜了,涉及內容也更加深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