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醫學組織與慈善組織 舉辦首屆以家庭為本護理大會

張耀強(左一)和郭逸群(左二)夫婦在大會上同與會者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圖:國大醫學組織)
國大醫學組織與本地慈善組織麥當勞叔叔慈善之家(Ronald McDonald House Charities Singapore)喜迎合作十周年,舉辦首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大會。
國大醫院邱德拔-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小兒肺功能與睡眠科高級顧問醫生吳炎添副教授昨天(16日)在大會開幕式時,解說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患者及其家庭而言非常重要的理由。
他表示,國大醫學組織與社區組織,在提供醫療服務時與患者的看顧者和家屬密切合作,推廣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這種方法有助於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更優質的護理,增強家屬和看護者的能力。
這次大會與國大醫院的麥當勞叔叔之家十周年慶同時期舉行,旨在推廣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大會的目的是鼓勵醫療機構和社會護理(social care)合作夥伴,將這些做法融入到他們的服務當中,並建立更牢固的合作關係,以改善所服務社區的生活。

設立在國大醫院的麥當勞叔叔之家(Ronald McDonald House)。(圖:麥當勞叔叔慈善之家)
成立至今 逾6000戶家庭受惠
自2013年設立麥當勞叔叔之家(Ronald McDonald House)和麥當勞叔叔家庭室(Ronald McDonald Family Room)項目以來,已有超過6000戶家庭受惠。
張耀強和郭逸群夫婦就曾因女兒張欣慈需要長時間接受住院治療的關係,住在國大醫院的麥當勞叔叔之家長達一年。

張耀強和郭逸群夫婦和女兒張欣慈。(圖:國大醫學組織)
今年三歲的張欣慈是早產兒,僅26周大就已出生。由於支氣管和肺部發育不全,她需要依靠呼吸器生存,加上肺動脈高壓,導致血管收縮,輸送的氧氣減少,使她的病情變得更加複雜。
複雜的病情也讓張耀強夫婦面臨艱難的選擇,究竟是讓女兒接受氣管造口術(tracheostomy procedure),還是讓她長期使用鼻導管(nasal cannula),他們最終決定選擇了前者。
經過一年的治療與護理,張欣慈恢復良好,大多時候已經不再需要呼吸器,可以像正常幼兒般生活。
張耀強一家昨天也在大會上,同與會者分享自己受惠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