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詐騙團伙也是推陳出新,發明出了專針對新冠期間的詐騙手段,其中電信和網絡詐騙則是其中的主要手段。
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疫情期間騙子們的詐騙手段。
大使館詐騙
此前,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官網發公告稱,疫情期間假冒中國駐外使領館進行電信詐騙再度猖獗,已有多名在新公民上當受騙。
在此類詐騙案件中,不法分子均謊稱自己是使館工作人員,通過技術手段將來電號碼偽裝為使館網站上的公開電話,恐嚇留學生「身份證被冒用」、「捲入販毒案件」、「涉嫌洗錢」。
此外,要求留學生在「案件審理」期間注意「保密」,並「協助」留學生將電話轉接至國內「公安機關」,誘騙留學生提供銀行帳戶和密碼,或向所謂「安全帳戶」轉帳匯款。
對此,使館提醒,所有以大使館名義來電,轉接國內公安機關並要求轉帳的,都是詐騙電話。
郵局、物流詐騙
在此類案件中,留學生會接到以國際物流公司、中國駐外使領館甚至公檢法單位名義的電話,稱自己郵寄的非法包裹被攔截,並以「涉嫌洗錢」「已列入簽證黑名單」「將被驅逐出境」等一系列話術相威脅。
騙子通常會誘騙取學生將錢款轉移到「安全帳戶」,以「接受調查」。這種騙局在留學圈極為常見,記住騙術最核心的一點就能準確識別—所有在電話中要求轉帳匯款、索取銀行帳戶等個人財務信息的幾乎可以肯定就是詐騙。
銀行詐騙 網上金融騙徒通過發電子郵件聯絡你,或者在社交媒體網站上、網站論壇上與你接近。
網際網路廣告也可能將你引領到一個網站,而這個網站專門設計來收集你的身份信息。

對此,同學們主要記住不要受「內幕消息」 之類的宣稱誘惑。刪除和阻擋垃圾郵件。投資前務必索要你所需的全部資料,並將全部通信函件和投資資料複印保留。
大學兼職網站詐騙
騙子會要求受害人交出按金或手續費,但從沒有為受害人真正去找工作,純粹是一種訛騙金錢的手法,有些「中介公司」於騙取一定受害人數目之後,便會換離原本的地址,再以另一間公司名義在另一處地點「開張」。
對此,同學們要記住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曾經向他人提供個人資料,應特別小心考慮對方將會如何使用自已的個人資料,如曾經向外人提供個人資料。
此外,同學們要特別留意銀行及信用卡的月結單,是否曾有大筆開支是自已從來沒有用過,如有懷疑應與有關財務機構聯絡。
電信詐騙
在此類詐騙案件中,不法分子慣常手段大致可歸納為4點:
通過技術手段對電話號碼進行偽裝;謊稱自己是使領館、公檢法或出入境工作人員;恐嚇留學生「身份證被冒用」「捲入案件」「包裹中含有非法物品」。誘騙留學生提供銀行帳戶和密碼,向所謂「安全帳戶」轉帳匯款。

其間,還會要求留學生在「案件審理」時注意配合「保密」,並「協助」留學生將電話轉接至同是不法分子偽裝的國內「公安機關」。
對此,同學們只需記住,所有以官方名義來電,並轉接至國內某某單位並要求進行轉帳的,均為詐騙。
票務詐騙
騙子會要求先支付定金,再以轉款備註不能識別等理由要求重新打款,若是發現留學生起了疑心會百般勸說,甚至聲稱將給其退款,以騙得留學生信任。
留學生需要注意的是,票務代理市場魚龍混雜,學生在購票前務必要辨別對方是否真的具有票務代理資質,可在一些專門查詢公司資質的平台上先行了解,絕不可掉以輕心。
假警察詐騙
在這類詐騙案件中,騙子會偽裝成便衣「警察」,給你亮個他的假ID,先要求查你ID,再要求看你的錢包或者銀行卡,理由大多是「毒品搜查」或者「違法現金兌換」,然後如果是查你錢包呢,就順便順走點現金,銀行卡的話則是要你的pin碼。
此外,騙子會先來一個人假裝問你路或打聽事情,然後你們一起被「警察」盤查,這個人肯定特別主動地滿足「警察」的要求,就是希望你跟他做一樣的事。
如何防騙?
多圖帶你學習海外電信詐騙的四大「算式」
轉自外交部領事司 「領事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