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聞】新加坡經濟增長面臨挑戰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近期發布初步預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0.7%,環比增長0.3%,總體表現優於市場預期。這一數據的發布也緩解了此前外界關於「新加坡經濟將陷入技術性衰退」的猜測。
今年年初以來,新加坡貿工部維持了全年經濟增長0.5%至2.5%的預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早前發布的經濟師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經濟增長的中位數預測為1.4%。一般認為,年終經濟增長數據最終落在政府預測範圍中位數的可能性較大,即全年GDP增長約為1.5%。
分季度來看,新加坡第一季度經濟增長0.4%,第二季度經濟增長0.7%。
具體到各領域則喜憂參半。其中,新加坡製造業表現黯淡,產值一路下行,從一季度下降5.3%擴大至二季度下降7.5%。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發布數據顯示,製造業產值連續9個月下降,今年5月份降幅達到10.8%,創2019年11月下降12.3%以來的最大降幅。製造業產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占製造業產值比重最大的電子業表現不佳。此外,半導體、電腦配件、數據儲存、電子模塊和組件的產值均出現下降,精密工程業、化學業和一般製造業的表現也較為遜色。
其他領域呈現擴張趨勢。第二季度建築業產值同比增長6.6%;批發與零售貿易以及交通與倉儲產值同比增長2.6%;資訊與通信、金融與保險以及專業服務產值增長1.5%。此外,住宿與食品、房地產、行政與支援服務及其他服務產值增長6.1%。
由於全球消費市場需求持續疲弱,新加坡非石油國內出口季度表現不佳,總體進出口貿易表現不及預期。此外,新加坡國內消費市場十分有限,這也是造成上半年經濟增長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新加坡企業發展局7月1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6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額同比下降15.5%,延續了前幾個月的下降趨勢,對主要市場的出口額整體下降,尤其對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韓國的出口額分別減少30.7%、35.7%和24.2%。其中,電子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15.9%,相較5月份的降幅有所收窄。集成電路、個人電腦和個人電腦零部件出口額分別下降31.8%、44.2%和44.8%,是造成電子產品出口額下降的主要原因。非電子產品的出口額同比下降15.4%,石化產品、藥劑和初級化學產品出口減少,這是造成非電子產品出口額下降的主要原因,出口額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34%、29.5%和61.8%。
此外,企業付款情況連續兩個季度惡化。新加坡商務信貸資料中心日前發布最新季度數據顯示,新加坡本地企業延遲付款比率繼續高於按時付款比率,更多企業出現延遲付款情況。今年第二季度的延遲付款比率環比上升0.1%至44.32%。各行業的延遲付款比率高低不一,其中建築業為55.70%,零售業為43.35%,服務業為43.13%,批發業為40.42%,製造業為38.98%。自新冠疫情暴發至今,本地企業的延遲付款比率始終高於按時付款比率。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鑒於上半年經濟表現,日前已將非石油國內出口全年預測值下調為下降8%至10%,對商品貿易總額的預測值下調為全年下降6%至8%。這兩項指標之前的預測是均下降2%至零增長。
今年經濟若要實現增長1.5%的中位數目標,新加坡在接下來的兩個季度,GDP均需要實現2.45%以上的增長。從目前的內外部因素來看,面臨著一定的挑戰與增長壓力。
從外部因素看,地緣政治衝突仍在繼續衝擊世界經濟,發達經濟體仍在維持高利率,全球製造業放緩在持續,且前景較為黯淡。經濟復甦乏力且消費需求不足,各國央行繼續加息以對抗通貨膨脹,全球電子業復甦時間可能推遲至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這些對作為貿易依賴型經濟體的新加坡而言都十分不利。
從內部因素看,新加坡目前的製造業和貿易下行態勢還在延續,製造業疲軟對批發貿易等服務業將造成負面溢出效應,現代服務業的增長也將放緩。基於上調消費稅和勞動力市場吃緊,下半年的通脹率可能有所緩解,但仍將保持在高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早前預測的全年平均整體通脹率和核心通脹率中值分別為5.8%和4.0%。
近期,從有關組織或機構下調新加坡全年GDP預期增長來看,政府要實現年初確定的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壓力不小,需要全力以赴積極作為。未來一段時間,不排除政府將調低年初關於GDP增長預測數據的可能性。
但總體來看,新加坡下半年實現經濟增長目標也有不少有利因素。第一,中國經濟呈現不斷趨穩向好態勢,這將有利於提升新加坡的外貿和生產。第二,與交通業、酒店和旅遊業相關的服務業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第三,新加坡吸引外資數量在不斷增加,質量穩步提升,對經濟的投入和拉動作用明顯。第四,建築業、就業等總體而言保持了較好韌性。此外,相對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將有利於促進新加坡的經濟增長。
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