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一段時間,在新加坡每天看到最多的新聞就是漲價。從從房價升至歷史最高點、房租同比上漲24%;到馬國限制出口,雞肉魚肉價格一路飆升;汽油,房價,水電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漲幅。 由於新加坡嚴重依賴進口,加之通貨膨脹率也維持在較高水平,新加坡的各項生活成本都水漲船高。
這不,網友諾媽發帖吐槽,「新加坡計程車價格半年內暴漲40%,實在吃不消了」。

圖源:Comfort
去年底帶娃去老師家上課,8公里打車費12塊多。今天打車,發現已經漲到了17塊多!
是通貨膨脹太嚴重了嗎?!大部分人都覺得除了工資,啥都在漲!
前兩天聽廣播說,雖然乘客多付了車費,但司機師傅也沒有多掙到錢。所以錢到底是哪裡了呢??


以前 現在
對此,新加坡眼網友們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不會直接招計程車,Gojek App的價格合理很多,而且一直有折扣,下次你可以試試看」
「你不知道油價漲了50%」
「Comfort Taxi有些時候比Gojek App還便宜,可以多做比較來省錢」
「車費上漲是目前的趨勢,油價一直高漲不跌是主導」
「我今天回新山辦點事,出去前摩托油缸要見底了,打了滿滿一缸,新幣8元。回到新山兜兜轉轉,再要進來新加坡前,油缸又差不多了見底,再打滿,馬幣6元。。去掉兩次油缸里剩下的油的誤差,相差3倍。」
據新加坡眼此前報道,3月28日,新加坡最大的計程車運營商康福德宣布,從4月4日起上調計程車費1分,幫助司機應對上漲的油費成本。
據康福德士方,僅2月,油價就上升了21%,司機的每日燃油成本增加了將近4-13新幣不等。雖然公司已經儘量負擔大部分的燃油費用,以每升2.2新幣的較低價出售給司機,但司機們的燃油成本與2月相比仍高處14%。
而在3月1日起,康福德高多年來首次上調車資,起程車資上漲了2角,車程距離和等候費上調2分。本次價格變動是一個月來的第二次上調,同時也是十年以來第一次和第二次價格上漲。如此頻繁的漲價,可見油費上漲的幅度之大。
隨著更多員工回返公司上班,加上一些網約車司機決定轉行,新加坡網約車供不應求,車資也水漲船高。
據英文媒體TODAY報道,一些乘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疫情防控放寬後的這幾個月,網約車車費比疫情期間飆漲了約一倍。私召車確認預訂的等候時間也更長。
而根據貿工部的估算,過去16個月原油價格上漲一倍,對新加坡已經造成80億元的損失,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5%。

(圖源:GlobalPetrolPrice.com)
新加坡油價近段時間持續上漲,自4月突破3元大關的歷史最高水平後一路走高至3.16元每升汽油和原油的價格掛鉤,原油價格目前大概在136新元左右。
俄烏戰爭在然對油價有有一定程度影響,但專家們一致認為俄烏局勢並不是根本導致油價上漲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全球從疫情中恢復,各國開放、不同行業復甦。

(圖源:unsplash)
此前,疫情導致全球對油的需求量減少,油價下降。工業從業者缺少動力擴充企業,而石油輸出國組織作為全球主要的原油供應商,在疫情期間的投資不足,導致目前的供應跟不上需求。
2008年也出現過類似情況——全球金融危機過後,每桶油的價格為100美元。經濟復甦的需求大漲會導致油價上漲。
在4月4日的國會上,不少議員詢問,新加坡從業者是否會趁機牟取暴利。對此,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發表部長聲明時說,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向來會密切留意油價,至今也沒有跡象顯示油站業者串謀起價。財政部長黃循財在國會上也表示政府不會採取削減燃油稅或提供路稅補貼的措施。
黃循財解釋道,新加坡本地每10個家庭只有少於4個家庭有車子。而在收入最低的20%家庭當中,每10個家庭只有1個家庭有車,為私家車提供這種優惠政策只能讓小部分收入較高群體受益。
下面新加坡眼為大家羅列了Comfort Taxi、Grab和TADA三個主流訂車平台的打車費用參考: 其中Comfort Taxi為按距離收費。收費標準如下:


而Grab和TADA則採用了動態收費的策略,眼哥親測同一時間,同一路程的收費如下:
從Jurong Point到Orchard Central,Grab收費$21.20,TADA收費$19.90。


而根據谷歌地圖顯示,從Jurong Point到Orchard Central共計22公里,按照Comfort Taxi的收費策略則需約$19.7左右。

計程車價格日益高漲的今天,不知道大家平常都用什麼方式出行呢?還是如同網友調侃的那般搭乘BMW出門?
當然不是寶馬的那個BMW,而是Bus MRT Walk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