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需加強作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商業樞紐地位,貿工部正在探討新做法,確保對本地關鍵領域的投資不影響新加坡的經濟韌性和國家安全。
貿工部長顏金勇8月28日出席第15屆「貿工部經濟對話會」後對媒體說:「新加坡在全球經濟中面臨著重大挑戰。面向未來,我們要加強新加坡作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商業樞紐的地位,讓企業放心投資。」

貿工部長顏金勇(圖源:聯合早報)
要做到這一點,顏金勇說,我國必須確保任何對我國關鍵領域的投資,不會影響新加坡的經濟韌性和國家安全。「因此,貿工部正在探討新的做法,以管理這些對我國重要實體的重大投資。」
顏金勇也說,國際上已有許多國家這麼做。貿工部接下來將向各個行業了解他們的看法,並與他們合作,儘可能減少對企業的業務和投資造成影響。目前,除了少數行業,新加坡對外商投資的限制相對較少。廣播和本地媒體對外資的直接投資有法律限制,電信、金融服務與銀行的外來直接投資,必須向相關監管機構申請批准。
聯合國確認至少37國,以國安為由對外來投資設限
近來,包括美國和德國在內的許多地方都在尋求限制外來投資,以保護國家資產和關鍵領域。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卓越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洪正君接受訪問時指出,聯合國已確認至少有37個國家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外來投資進行限制。 許多國家的政府意識到,一個關鍵領域的重要投資者可以通過控制該領域,施加政治或經濟壓力。鑒於當前的地緣政治局勢,這種情況越來越令人擔憂。洪正君說,美國、歐盟和英國等主要經濟體都採取了一些共同行動,包括確認哪些是關鍵領域、建立統一的審查流程、諮詢行業意見、協調各監管機構,並設定可調整的投資限制。
政策涵蓋範圍設計和形式等,不能讓外國投資者卻步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實踐型副教授何偉倫受訪時也說,許多國家已有類似做法,例如中國的外商投資法對投資核電站和電影製作實施限制。何偉倫指出,即使是荷蘭、瑞士和愛爾蘭等小型開放的經濟體,也已經建立或正在考慮建立類似制度。 他說:「投資者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盡職調查。他們在投資敏感企業或行業時可能會面臨一些限制,如任命董事會成員或獲取敏感信息。不過,如果法規考慮到投資者和企業的合理利益,那麼對新加坡的投資估計不會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許多國家也實行了某種形式的投資審查。」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認為,關鍵在於政策涵蓋的範圍、設計和形式等細節,不能讓外國投資者卻步。她提出:基本上,你不希望扼殺或妨礙行業的發展。因此,明確的目標、範圍、監管或獎勵措施,以及執行方法都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