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搜:奧密克戎致病力、致命性大幅降低!新加坡早已官宣

2022年12月03日   •   2394次閱讀

新冠病毒出現至今,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從最早的原始毒株開始,病毒經過不斷變異。阿爾法、貝塔、德爾塔、奧密克戎毒株「陪伴」了我們兩年時間。

隨著病毒不斷變異,奧密克戎毒株,成為現在全球最主流的流行毒株。

感染群體樣本不斷變多,世界對於奧密克戎及其變異株的認知也在不斷加深。

最近,中國一個研究團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奧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和早期毒株相比已經大幅度降低了!

中國研究人員公布新成果 奧密克戎不值得擔心?

事實上,對於奧密克戎致病力的研究,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經有提到。

當時,香港大學研究團隊聯合海南醫學院熱帶轉化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著名科學期刊《自然》上面刊登了一篇文章,裡面重點提到:

2021年11月出現的奧密克戎B.1.1.529變異株,在人體肺上皮細胞Calu3和腸上皮細胞Caco2中的複製能力明顯減弱

具體來說,在人類得到肺上皮細胞上,奧密克戎毒株的複製能力,比原始毒株低了足足有三倍!

而其他曾經在世界大規模流行的毒株——阿爾法、貝塔和德爾塔,複製效率都比原始毒株相差無幾甚至要高上不少。

之後,研究團隊又建立了一個模型,利用人源ACE2轉基因小鼠進行測試。結果同樣顯示,和原始毒株和其他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最為「溫和」。

奧密克戎不僅在動物體內的繁殖能力減弱(意味著奧密克戎致病力最低),所導致的死亡率也是最低。

圖源:見水印

不光是這個研究團隊得出了以上結論。

就在11月中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病毒學家尼爾傑·范·多雷瑪倫和其團隊,在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也發表的一篇結論類似的論文。

不過,這篇文章作者所用的實驗模型是恆河猴,比對雙方只有奧密克戎BA.1、BA.2及德爾塔變異株。

採樣顯示,感染奧密克戎BA.1或BA.2變異株的恆河猴體內病毒載量顯著降低。

圖源:財新

最近,在接受中國媒體《環球時報》採訪時,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藍柯,也重申了這個觀點。

他告訴記者,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人體肺細胞的能力,遠遠低於原始毒株,致命性也減弱許多。

來源:環球時報

原本接受了25-50個感染劑量單位的原始毒株,實驗小鼠就有可能死亡。而奧密克戎毒株則需要2000以上感染劑量單位才能使小鼠死亡。

與此同時,在感染奧密克戎後,消暑的肺部病毒含量比感染原始毒株低至少100倍。

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奧密克戎毒株的致病性和致命性都比兩年前的毒株更低,對人體的危害性遠不如以前。

特別是在新冠疫苗的保護下,這名研究人員更是下結論,認為大家根本不需要為此感到恐慌。

實際上,新加坡從很早以前,就認識到奧密克戎毒株的「潛在屬性」。因此,即使面臨了多輪疫情,新加坡在今年還是慢慢開放了......

圖源:Financial Times

新加坡對新冠態度大轉變: 開放和共存不代表躺平

自奧密克戎成為新加坡社區內的主流毒株以後,大家對它的認知,已經從諸多數據和事實中越來越清晰了。

早在去年年底,新加坡衛生專家就表示,奧密克戎患者的情況不是那麼嚴重

來源:海峽時報

對於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疫情,本地衛生專家也曾多次表示,不會如同去年十月的德爾塔疫情那般嚴重。

來源:8視界

久而久之,在事實的映證下,新加坡人逐漸接受了這些說法。

不過,雖然不比之前的疫情爆發嚴重,新加坡也逐漸開放了。但新加坡並沒有完全「擺爛」和「躺平」。

在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新加坡依舊在積極抗疫,減少疫情對人民及社會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持續推廣全民疫苗接種

新加坡的新冠疫苗接種率,一直在全世界都是排名前幾的存在。

早在2020年12月,第一批輝瑞疫苗就運抵新加坡。之後,新加坡政府就開始推廣全民疫苗接種計劃,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就讓大部分生活在新加坡人,都接種了一到兩針疫苗。

徵用部分空閒校舍並開放到每日晚上疫苗接種中心,圖源:CNA

在疫情還未開始的時候,新加坡就積極向大廠求購疫苗,而且沒有將「所有雞蛋都裝到一個籃子裡」。

在輝瑞疫苗到貨後不久,莫德納疫苗、科興疫苗等紛紛送到了新加坡。

莫德納疫苗運抵新加坡,圖源:CNA

之後,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又逐步批准了國藥疫苗及諾瓦瓦克斯疫苗的使用許可。

總而言之,新加坡人只要想打疫苗,就不存在缺貨的狀態。在這樣的條件下,絕大部分新加坡人,都即時得到了疫苗的基本保護。

即使他們不幸感染了新冠,重症率和死亡率都維持在相當低的水平。

圖源: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

到了現在病毒已經變異,之前打過的疫苗效力沒有了保障,新加坡衛生部也將疫苗接種狀態,重新調整成「有疫苗基本保護」及「有疫苗最新保護」。

新加坡疫苗接種率,圖源:新加坡衛生部

為了讓更多人都得到「最新保護」,新加坡在不久前剛剛開放了第四針疫苗的接種,並發簡訊邀請符合條件的人打最新疫苗。

衛生部的疫苗接種邀請簡訊 所有18歲以上的居住在新加坡的人,都會在未來慢慢接到邀請。他們還能打最新款的,能有效對抗奧密克戎毒株的莫德納二價疫苗!

臨時新規保護弱勢群體

翻看新加坡一路以來的新冠數據,那些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是最脆弱的群體。新加坡絕大部分的新冠死亡患者,都是這些人。

因此,為了讓這些平時生活就需要人幫助人,不受外界影響,新加坡政府時不時地就會收緊醫院和療養院的探訪限制。

圖源:8視界

今年10月,一輪XBB毒株(奧密克戎亞變種毒株)的疫情席捲新加坡,為了這些老人的安危著想,政府宣布對醫院病房和療養院的訪客安全管理措施。

在這個規定下,每名病人住院期間,只能有兩名指定訪客探訪,每次最多只有一人能在床床邊陪伴,探訪時限為30分鐘。只有身體垂危的患者家屬,才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特權」。

圖源:NCIS

11月初,因為當時新加坡醫院仍有許多新冠患者住院,療養院的新冠患者也增加了,當局還宣布延長這項規定兩周,直到月底。

在這樣的舉措下,新加坡才能在一輪輪疫情爆發期中,將死亡人數一直保持在低位。

實行疫苗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

今年4月左右,新加坡開始了大規模解封,並逐步開始開放。

不僅僅是邊境政策大鬆綁,就連內部的各項防疫規定都逐步取消了。

合力追蹤系統就是其中一項,圖源:海峽時報

一系列防疫政策紛紛取消,但政府一直將疫苗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保持到了今年10月。

原本,疫苗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的出台,是為了限制不打疫苗的人出行。這些人將不能夠出席大型活動,甚至連商場、博物館之類的地方無法進入。

圖源:CNA

終於,在今年10月10日,這項規定「走進歷史」。

衛生部還特別發文對此做出解釋,表示取消這項措施,是因為新加坡人在經歷過幾波疫情且當局逐步放寬安全管理措施後,已學會和新冠共存。

1/2
下一頁
新加坡16歲「嫖娼」不違法?!揭秘本地色情行業真實收入
2025年05月01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12家銀行定存利率匯總!存這裡最划算!中國用戶能開這些銀行帳戶
2025年05月03日   •   7萬次閱讀
牛車水食肆紛爭升級!女店長與店員當街互毆,雙雙送醫一人被調查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GE2025】 「我們拿雞翅,但送你整隻雞!」 行動黨候選人言論引關注
2025年05月01日   •   5萬次閱讀
凌晨玩「寶可夢」捉精靈 老婦遇匪5手機被搶
2025年04月28日   •   4萬次閱讀
【GE2025】新總理效應 行動黨大勝 黃循財首次領軍受肯定
2025年05月04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38歲女子在惹蘭勿剎一帶,遭兩名陌生男子襲擊綁起後搶劫
2025年04月29日   •   4萬次閱讀
捲土重來! 「蹭飯女團」討錢 專挑阿叔下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知名馬拉松賽事驚現悲劇,一名45歲男子比賽中暈倒,搶救無效身亡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好兇!女司機搶泊車位 搶贏了還囂張這麼做
2025年05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大選,中國朋友問:工人黨支持者那麼多,為何打不過PAP?
2025年05月04日   •   3萬次閱讀
【GE2025】工人黨群眾大會人山人海 行動黨阿裕尼候選人:我們不怕
2025年04月28日   •   3萬次閱讀
三周後的生命重逢!里峇峇利路火災獲救孩童家長淚謝救命客工
2025年04月30日   •   3萬次閱讀
因澡堂偷拍醜聞!新加坡前外交官抗疫獎章被正式褫奪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反對黨:婚外情!洗錢!貪污!買不起房!新加坡要淪為乞丐國度!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月台喝水險挨罰 留學生:一口差點喝掉500新幣!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14 歲少年犯罪 「狂飆」!持槍搶劫、下藥盜竊、無證逆行,終入青年改造所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東方比利返新投票 甩肉21公斤展新貌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鄰居難忍異味報警 七旬輪椅叔被發現暴斃家中成腐屍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老字號包子有蟑螂 食客投訴噁心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疑上下扶梯碰撞 男子送餐員互毆
2025年04月28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滕沛源因美貌受不當關注 工人黨吁尊重女性
2025年05月02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GE2025】人民行動黨 大幅領先 黃循財 李顯龍 料輕騎過關
2025年05月04日   •   2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