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公眾在七月二日上午東海岸公園發現海龜。海龜是一種極危物種,偶爾會在新加坡海岸築巢。
上個月的世界海龜日,一隻海龜在東海岸公園成功產卵,但2日早上被發現的雌海龜似乎並不喜歡這個地方。

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國家公園管理局(NParks)的說法,雌龜很可能在上午10點左右到達東海岸公園,根據它的體型,這隻雌性海龜不太可能是第一次生育。
據說它嘗試過幾個地方,在沙子上留下了一些痕跡,但最終還是沒有下蛋。
NParks官員到達現場,然後測量了海龜的殼,收集了一些血液樣本,並標記了鰭狀肢,以進行監測和保護。
這些都是在雌海龜即將返回海中之後完成的。兩個金屬標籤刺穿了鰭狀肢的皮膚,以便將來可以識別這些烏龜個體。

圖片來源網絡
Flipper的標籤僅在今年才在新加坡開始使用,這使得這隻雌性海龜成為了首批帶有新加坡編碼標籤的海龜之一。整個標記過程大約需要半小時。
在貼標籤之前,軍官還試圖用木板將烏龜封住,並用一塊濕布遮蓋住眼睛,以使烏龜平靜下來。穿刺之前,先清潔腳蹼和設備。如果在鰭狀肢上發現藤壺,它們也會被移除。
根據NParks的介紹,鰭狀肢標籤是國際上用於追蹤海龜的常規做法,每隻的重量約為5克。NParks補充說,標記的感覺類似於人類耳垂的穿孔,並且不會傷害海龜。
每個海龜標籤以字母SG開頭,後跟四個數字利用這些獨特的代碼,可以記錄和追蹤海龜的下落。
NParks於今年試行,還將衛星跟蹤器連接到陸上的兩隻築巢海龜的甲殼上。當海龜浮出水面時,衛星標籤將信號發送到軌道衛星。
GPS坐標將使用這些信號進行計算,從而使NParks能夠監視海龜的移動位置。他們對海龜的追蹤幫助NParks更好地了解了它們的活動和築巢習慣以及種群。通過跟蹤,NParks可以識別對這些稀有海龜重要的新加坡活動地點,並提出有效的保護策略。
每隻成年雌龜每三到四年築巢一次,長期追蹤有助於NParks更準確地估算築巢龜的數量。
玳瑁海龜是來到新加坡海岸的兩個海龜物種之一。

圖片來源網絡
玳瑁海龜受到海灘築巢損失和海洋污染的威脅,例如被廢棄的漁網捕獲。
如果發現海龜,NParks建議公眾致電NParks幫助熱線(1800-471-7300)。如果遇到海龜,請保持距離並輕聲說話,尤其是在看到築巢的海龜時。
NParks的生物多樣性(海洋公園)副主任Collin Tong Hor Yee還提醒公眾,如果您在夜間發現一隻海龜並且儘量避開其視線,請避免使用閃光燈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