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味余碧山
坐標新加坡,看書養娃敲代碼
我們在中國的時候,常會聽到朋友抱怨:
孩子上小學,要麼得有滿足戶籍政策的學區房;要麼就要面對艱苦卓絕的雞娃歷程,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幼升小面試中求得一枚學額。
那時候的自己,肯定沒想到後來給孩子在新加坡報名學校也是另一番慘烈。

初到新加坡,想的不過是先拿PR(永久居民),畢竟有年邁的父母在國內,是否入籍是一個重要決定,得有另一番仔細的考量。
01新加坡小學報名階段
新加坡小學的報名,是分階段的。

Phase1最先開始,所有學額在這時候全部開放。如果一所小學今年收錄200個小一新生,那麼phase 1的名額就是200個(後來政策有微調,會分別預留20個學額給2B和2C)。
那麼報名phase1的條件是什麼呢? 簡單---兄弟姐妹在讀本校。

這一政策也保證了養育不止一個學齡兒童的家庭,花費在求學路上的精力與那些獨生子女家庭相比,儘量平衡。
Phase 1 為期一周,這一階段的定義簡單明了,也沒什麼好糾結和擔心的,基本都是100%進去,不管你是什麼身份。
不得不佩服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體貼入微,總不能家裡老大在這裡上小學,二胎還得爸媽再拼一次?


接下來就到了phase2。所有新加坡本地的適齡兒童,除去要上國際學校的,基本上都在這一階段都完成了報名。
因為phase3是政府根據各個小學剩餘學額再重新調配,在保證本地學齡兒童的前提下再接收其他身份(dependent pass)的孩子。

原則上本地小朋友都是有學上的,外國人就不保證。政府學校沒有名額了就去國際學校,現實問題從來都是這麼現實。
不過政府對外來人口明令條款限制越是多,越是嚴厲,大張旗鼓保護本地居民利益,本地越少出現地域或者種族歧視。政府已經很優待和保護本國人民了,也沒什麼好怨憎外來人口了。
畢竟大家做了貢獻卻也沒得到對等的利益。
有意思的是:在外來移民政策上,不管是納稅,醫療,房產,保險以及入學方面,政府都非常嚴厲甚至是赤裸裸的歧視非公民,但在移民國家中,新加坡外來移民的融入卻是最好的。
各個種族之間都相對融洽,管理上也較少有讓西方國家很頭疼的歧視問題。這是題外話了。

言歸正傳,對於我家的情況,phase1不用看了,等老二將來上學的時候,應該可以享受下特權。

phase2又分A,B,C階段。 其中2C階段是所有本地小孩,公民和PR的孩子都可以報名競爭名額的階段。然而,這競爭是有身份限制的。
2C的所有名額是通過所居住地里學校的距離範疇+孩子的身份來排名的。大體上優先級如下:

如果某個選擇條件發生了申請人數多於現存名額,那就抽籤。
抽籤的原則是在相同競爭條件內進行。比如只有10個名額,但有15個孩子報名:
1. 如果全部是公民,全部是1公里以內,那15個家長參與抽籤;6個公民1公里以內,5個2公里以內,4個2公里以外,那1公里以內的直接成功,5個2公里以內的參與抽籤,4/5的中籤率;另外4個2公里以外的公民就淘汰了。
2. 如果8個公民,7個是PR的申請者,那麼競爭就在這7個PR當中。根據距離來判定是否可以參加抽籤,類似1中的抽籤方案。
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如果孩子要上政府小學,身份要比學區房重要的多!
終於明白了之前同事跟我提過的:如果有小孩的話,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入籍了。

2A階段是針對本校教職工或者校友會或者父母兄弟姐妹曾經是校友的報名階段。通俗的講,就是跟本校有些許關係的(本地居民)可以優先報名的階段。
2B階段是給本校義工或者教會成員提前報名的階段。一般教會下屬有對應的小學(新加坡很多教會同鄉會等有對應的分屬小學),需要向所在的教會或會所了解是否有對應的小學。
總體下來,對於我們這樣的新生代PR, 只有2B或者2C是有可能參與的。2B如果報名失敗也是可以繼續參加2C報名。 為了2B報名資格,提前兩年的準備。
02 義工申請之路

家裡老大是2013年出生的,躲過了2012年龍年高峰,也不用害怕2014年的SG50國慶寶寶大軍。

2018年,在大寶剛剛進入K1的時候,我們拿了PR買了房。
運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恰巧2018年初就是2020年要報名小學的孩子家長投簡歷做義工的時間點了。但是等我意識到的時候還是晚了一點點。
多數學校都是2月底就結束了義工招收了。家附近也就剩一所小學最晚申請時間在4月。
立馬寫了簡歷親自送到學校去。自此開始漫長等待。
這裡忘了講,PR有申請義工的權利,但是學校招收義工也是同樣根據身份+住家一公里來判斷,以免你做了義工到時候也沒機會給孩子拿一個學額。
我們想做義工的這所小學距家一公里以內,雖不是名校,鄰里口碑也算不錯。即便如此,還是沒有等到學校讓去面試義工的電話。

7月中旬,在多數學校已經開始義工活動一段日子後,突然收到了來自心儀學校的電話, 喊我們去面試。
為表誠意,我和老公特意請了半天假,帶上了還在上K1的大娃。
一路上千叮嚀萬囑咐,要安靜,要認真,如果老師問你什麼問題,仔細想想再回答之類。。。
還許諾了娃要是面試通過,表現良好的話就給買個大樂高。各種威逼利誘,就怕娃關鍵時刻掉鏈子。 學校的義工面試比想像的還認真了些。校長,教導主任加一位老師,三個面試官,時間大概半個小時多一點。
問題比較概念化,為什麼選擇我們學校?對我們學校有什麼了解?住家距離,pr身份等。
後來問了娃幾個問題,比如在哪裡讀幼兒園的?學校的名字和位置,平常喜歡做些什麼事情,學校里有沒有喜歡的老師。娃為了玩具也是拼了,回答的都很完整。
最後還神補刀:我平常喜歡玩樂高,這樣會鍛鍊我的動手能力和大腦。我爸爸媽媽說了,我今天要是表現好,老師喜歡我,他們會給我買個大樂高。
老師: Really?
娃:Yes,if teachers here like me,then I could get a new LEGO! Do you like me ? ...
爸媽尬笑低頭找地縫。。。

校長很誠懇的告訴我們,因為是PR, 所以很有可能即便做了義工,到時候也不能如願讓孩子到本校來讀書,我們會怎麼辦?
校長很坦誠,我們也就如實相告:
沒什麼辦法,我們盡力做自己能做的,如果沒有抽籤機會的話,那就再2C或者找其他還有學額的學校的了。

做父母也只是希望自己能努力就努力,多一個機會給孩子罷了。
結束面試出學校大概5分鐘就收到了老師的電話,我們已經獲取了義工資格,接下來就等待義工的安排和通知。
娃爸說,這還不算難嘛。
對,是不難,可為什麼呢? 因為義工招收其實已經結束,有兩名公民因為個人原因退出了學校義工team,而在waiting list裡面的公民基本都已經有其他著落了,所以才輪到了還躺在替補list里的我們。 所以有的時候,事情的結局不太會因為你個人有什麼影響,冥冥中一開始就註定了。萬一不成,千萬不要糾結自己的一點點失誤。
很多時候事實比我們以為的要簡單直接得多。
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娃爸堅持不懈,天不亮就摸起來去學校門口指揮交通,才讓我們在2019年的7月有了一次2B階段的報名資格。
如果娃早生一年,我們要在2018年7月參加報名,即便做了義工,我們也是拿不到2B學額的。
因為2018年本校2B的抽籤在2km以外的公民中進行,就是說2B沒PR什麼事兒, 當然2018年的2C也沒PR什麼事兒。
2019年,我們選擇的小學在2B階段報名的人數少於提供的學額,不論身份,所有這個階段報名的孩子都拿到了學額。
我後來看了下2C的抽籤,也是限於在公民身份;如果我們沒有在2B努力的話,娃可能現在被MOE隨機安排在離家比較遠的學校了。
2020年的小學報名正如火如荼,對於家裡有適齡入學孩子的家庭來講,這一個多月每天心裡想的,就是如願讓娃入學了吧。
雖然小學只是漫長人生中一個再小不過的起點,但在當下,就是父母最關心的事情。
明年或者後年有孩子要入小學的家長,也要注意一些關鍵時間點,關於具體的操作步驟,教育部有詳細的指導步驟幫助家長們了解:
https://beta.moe.gov.sg/primary/p1-registration/
作者:味余碧山
此文來源於公眾號:小潑哥在坡縣
辣媽有話說
今年我們也全程跟蹤孩子小一報名的全過程,並且將所有的數據都按區域劃分,方便粉絲查看~
2021最新小一報名數據 截止到7月23日晚7點
步驟1: 掃下方二維碼

步驟2: 在公眾號回復 「2021」 獲取資源

如需討論更多小一入學的信息 可以入馬寶群
*備註:入馬寶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