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
飲食男女
吃進去的是肌肉
吐出來的是精華
這是一份不完整的吃喝圖鑑
用4天時間拚命使勁的神農嘗百草
怪自己不是一頭牛,沒有四個胃
但這點念想,能在有生之年,留個長胖的證據
第一部分
寫點本地小飲食
Q

白飯配油條,人生要圓滿

新加坡的美食代表,榜上顯眼的肯定有肉骨茶
【肉骨茶】是馬來西亞的代表
但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糾纏的鄰里關係,使得這樣的飲食文化得到了本地化保留
在我心中,不好界定是屬於湯還是肉
馬來的傳統口味,更多的藥膳湯感
而新加坡因為比較知名的老店,使得其更偏向胡椒口味
在東南亞潮熱地帶,這種民間鬼飲食的存在
就是既要吃飽,又要功效
所以肉骨茶的經典搭配,就是肉骨茶上桌,白飯配油條
01
名稱: 松發肉骨茶
特點: 偏淡一點的胡椒味口感
松發的出名,是米其林的帶動,和旅遊業的發展
它早就研究了國人飲食的喜好,率先進入中國市場,並且熟悉【大眾點評】的國人喜好,按圖索驥的人越多,松發的名氣也越大

松發的創立時間是1969年,手推車小攤攤兒開始,做到現在分店眾多
以正宗潮式為基礎源頭,整體風格上應該更迎合年輕人喜清淡的口味
雖說是胡椒,松發只用最簡單的白鬍椒打底
應該是口味偏淡一點的內核吧

菜品來看
除了常規的不同豬部位肉骨湯和基礎小菜油條,松發有一個品類是滷味,可以不至於吃得太寡淡

口味感受
胡椒味為主的湯底,肉質入味和軟糯感都兼顧
滷味甘甜里有回香,值得擼一份

人均消費
肉骨茶分了大份和小份,作為正餐來吃,點大份夠兩人吃,作為加餐來吃,小份足矣
湯可以無限續,至於配米飯還是加油條,就豐儉由人
10坡幣/人,能吃飽吃好(大胃王除外)

02
名稱: 發起人肉骨茶
特點: 重胡椒味口感
發起人肉骨茶走的是明星策略,他們店門口張貼著各路明星來打卡的照片
有了這些加持,號稱【新加坡最好吃的肉骨茶】,還是會有些營銷成分
相對於松發來講,發起人是屬於後起之秀的代表
成名比松發晚,肯定就搶不過【古早】二字
1978年創立,至今也是40年光陰
但它的口味相比我吃過的其他肉骨茶來說,是最濃厚還略帶辣味的一款

之前看央視有過報道,說什麼子承父業的家族經營延續
這在很多東南亞餐飲,包括台灣,都不算新鮮事
家族延續的定位,讓他們家一直保留了味重這個傳統,也就是沒有經過太多市場化的改良
也許就是幾人愛幾人恨的兩級分化

菜品來看
有很多精排骨、大肉骨、長筒骨之類的肉別劃分,肉質選擇上更加豐富
這應該源於創始人年輕的時候搞過養豬場,對食材源頭有些講究
這家推出了【黑色油條】,比起傳統油條更乾脆

口味感受
胡椒味,味更重,微微偏辣感
肉質相較松發來說,更有嚼勁一些
容易卡牙齒的人吃起來可能比較難受

人均消費
肉骨茶都是統一分量,根據部位不同,價格有高低
其他菜品都比較雷同
10坡幣/人,夠吃了

兩家以扛把子著稱的肉骨茶,各有千秋,但就服務水平來說,肯定發起人更優秀,松發的生意確實太好了,家家店都是人滿為患
其他還有幾家出名的TOP榜
貼一個給大家參考
【合興沙煲肉骨茶】
【黃亞細肉骨茶】
【老字號中峇魯肉骨茶】
……
其實躲在各處的老店還有很多,一次肯定吃不完,會吃吐

Q

東西南北中,繞不過舌尖上的中國

新加坡的美食,在我眼裡,都是脫離不了的中國心
潮州福廣,香港台灣,那些經典的傳統老店,不過是歷史裡的滄海一粟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飲食男女
李安早就把唐人文化,講得清清楚楚
在多元化的菜單圖鑑里
我們選了幾家不同類別,食客追捧,不是網紅類別的小店
它不算四川人眼中的蒼蠅館子類別
因為每家店都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
01
名稱: 了凡香港油雞飯面
特點: 最便宜的米其林一星
被米其林推薦,和上榜米其林星,是兩個不同的級別
這家店在牛車水
聽名字就知道地域特性和菜色類別
高峰時期,需要眼疾手快的搶座位


菜品來看
基本就三樣主打:油雞、排骨、叉燒
油雞飯面是主打,排骨叉燒組合成了三拼
配套有蘆薈凍甜品和小菜類,我們點了個木瓜肉湯

口味感受
對於四川胃來說,肯定口味偏甜咸,但是能接受
醬汁無比濃郁,吃得淡的人可能有點打腦殼

人均消費
油雞飯就是5坡幣,面要貴1塊
按照我們點的人均來看
9坡幣/人,挺飽脹的,真的是最便宜的米其林一星

油雞面,屬於干拌型
部位不能選

排骨+油雞的雙拼,食肉者的盛宴
02
名稱: 白蘭閣街蝦面
特點: 哈芝巷最熱鬧的檔口
這家店有點名不見經傳的意思
但這家蝦面一看就很本地,在哈芝巷網紅眾生、價格虛高的餐飲里,算是最有人情味的存在了
如大排檔的內設
特點是現點現做,等的時間有點久
這顛覆了我心中麵館的印象
每個人基本要等20分鐘才能吃到面,但是大家沒有任何抱怨的情緒,等得甘之如飴


菜品來看
主打就是蝦面,其次是排骨麵,可以混搭豪裝
東南亞面類最感人的,就是料很足
肉多,分量夠,這家的蝦都是開了背線的,吃起來還有點嚼勁

口味感受
面有兩種,一種是鹼水面,黃色那種,更勁道
一種是米線,更軟更入味
口味屬於咸香類的,個人更喜歡排骨,加點小米辣,不太辣的剛剛好,完美

人均消費
檔口裡有單獨賣豆腐五香和飲品的鋪位
豆腐五香也算新加坡的特色,單獨寫
飲品值得一試的是薏米水,雖然和家裡自己煮的可能差別不大,但是便宜嘛,又去濕
7坡幣/人,有喝有食,中等分量足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