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網民稱要蛋襲尚穆根部長,結果被警察找去問話,引發一場」雞蛋里的風波「。(曾慶祥製圖)
雞蛋的故事,今天還有續集。尚穆根部長講話了。
蛋襲?尚穆根:我一笑置之
好一副大度的樣子。尚大人在題為「雞蛋」的貼文中說:「當我得知後,我一笑置之——一個年輕人誇張的言辭。」
部長還強調,他理解為何那個留言會引起警方關注,「我可以一笑置之,但可以理解為何警察不行。」

尚大人還說,比較關注的是Edmund Zhong在面簿上關於毒品的公開留言,「不管他認為大麻有多好,希望他不會進一步和大麻糾纏不清」。
不認識Edmund Zhong的人,紅螞蟻跟你介紹一下,20歲的Zhong小哥在面簿多次發貼文鼓吹大麻合法化,其中一個貼文還大膽地說,「合不合法化都好,我們都會吸食。」

把焦點轉向吸食大麻 尚大人出高招
尚大人今天這番表態很及時。「一個蛋襲留言引發的風波」在網上引發兩極化的反應,有人指責那位Zhong小哥沒規矩亂講話,有人指責部長/政府/警察小題大作,太小心眼,人家都還沒丟蛋,就把人找去問話。現在知道啦,是部長不急警察急,先主動調查了。尚大人如果不公開回應,恐怕會讓「部長杯弓蛇影,下令警察去找小哥問話」的傳言會繼續傳下去。
尚大人這番表態也屬高招。他把重點放在了大麻而不是雞蛋,把「死鬼仔和部長」之間的問題,轉到「死鬼仔和毒品」之間的問題,把一個被人看作是笑話的蛋襲部長問題,轉到嚴肅的吸食大麻問題。這下很快就能翻轉輿論劣勢,因為估計在我們這個保守社會,沒多少人會贊成大麻合法化。

20歲的全職國民服役人員Edmund Zhong。(網際網路)
蛋沒丟成反被查,一場喜劇變鬧劇
說實在,這「雞蛋里的風波」有點好笑。紅螞蟻昨天早上起身,邊吃早餐邊看手機新聞,那粒蛋吃到一半,蛋黃差點從嘴角滑出來。20歲Zhong小哥在網上留言,「發誓」要向尚部長砸雞蛋。一名47歲男子隨後復合,提供部長接見選民的活動信息,讓小哥去碰碰運氣。
結果呢?大小哥都被警察請去「喝咖啡」。講到好像要大幹一場,豈料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蛋沒丟成反被查,一場喜劇變鬧劇。

(Edmund Zhong 面簿)
Edmund Zhong的原話是:「我想對尚穆根這樣做。我發誓」。(還發誓了呢,怪不得警察不敢把它當笑話。)《海峽時報》昨天繼續緊跟這則新聞,還採訪了小哥。他解釋稱,只是在「開玩笑」、提供「娛樂」,絕無向部長砸雞蛋的意圖。
原來不是要轟轟烈烈蛋襲部長,只想當個鍵盤俠打打字引人注意,那就更讓人笑不出來了。
死鬼仔!你閒得蛋疼嗎?:)
紅螞蟻學阿公語氣,罵罵不爭氣的「死鬼仔」兩句:
「死鬼仔!你是閒得蛋疼嗎?有這麼好的阿公,你不煮兩粒雞蛋給我吃就算了,竟然想拿雞蛋丟我,你這個死鬼仔真是不知死!:) 」
看到最後那個笑臉符號嗎?加上那個表情是想告訴大家,這是玩笑話,不要當真,不是真的要咒「死鬼仔」不知死,千萬不要報警抓紅螞蟻。
娛樂/玩笑 VS 暴力/恐嚇,兩者之間的界線有時很模糊。你覺得是玩笑,他覺得是恐嚇,你覺得好玩,他覺得是暴力,網上網下都可能造成誤會,搞不好就被認定是「通過電子散播煽動及暴力」。
網上發言如何避免被請去「喝咖啡」:三招走天涯
尚大人說,他可以不在意,但警察不行。那在網上開玩笑要如何避免被警察叫去問話?紅螞蟻給你出出主意:
貼士一:笑話一定要讓人看懂是笑話,比較保險的方式是用表情包來強調是笑話。
貼士二:更笨的方式是直接在文末加一句「這是笑話,不要抓我」之類的。
貼士三:「丟臭雞蛋」是一種罵人的鄉土語言,本應問題不大,但政治人物被人丟雞蛋在外國是發生過的。「丟榴槤」好像就沒有,改說「丟榴槤」比較像開玩笑。為安全起見,記得後面加註,「我沒有部長的百萬高薪,所以買不起榴槤」。
這三招應該夠你走天涯,如果不幸撞板,記得不要說是紅螞蟻教的。
進一步鉗制言論自由嗎?
有網民擔心,政府這麼小氣,是不是以後連「丟臭雞蛋」這樣的鄉土話都不能講?進一步鉗制言論自由嗎?估計沒那麼嚴重。那位Zhong小哥的留言雖然口氣很大,又帶挑釁意味,中國用語就是一副想「掐架」的樣子,但網上比他發言更具誹謗性和攻擊性的留言多的是。
有人喜歡罵人「舔」這個那個,有人喜歡罵人是某種看門動物,有人喜歡詛咒人家祖宗十八代,這種水準低劣的留言網上隨手一抓一大把,不見得都出事,為何偏偏選中Zhong小哥,估計有四個可能答案:
A、涉知名人士、公職人員;
B、當局「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C、當局不鼓勵浪費雞蛋;
D、據稱小哥有「掐架」記錄。
答案任選一個,也可能以上皆有。
A:涉知名人士、公職人員;不用多說,那位可能被蛋襲的尚大人可是我國內政兼律政部長。人家有頭有臉,別亂來。
B:當局「不怕一萬隻怕萬一」:這個也相當清楚,我們的是威權政府、法治社會,管理心態是「不怕一萬隻怕萬一」,要把一切可能的危險撲滅在萌芽中。不然你以為你三斤半夜出門不怕被打搶,這種安全感是天掉下來的?
威權政府的形象當然不能隨意被醜化,威權政府的威信更不能隨意被動搖。堂堂部長被人蛋襲,那樣的照片出街很「下衰」,太沒面子。不要忘了,我們的「阿公」比較嚴肅,臉皮比較薄,不是很能開得起玩笑。

這種砸蛋的場面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很常見,但這不是「新加坡文化」。(網際網路)

找不到一張新加坡政治人物被砸蛋的照片,只找到這張今天在網上流傳的「雞蛋臉」圖像。長得像誰?(網際網路)
C:當局不鼓勵浪費雞蛋;大家都應該懂,我們的鄰國馬來西亞把魚蛋蝦當武器,一下突然說不賣給我們,這一粒粒蛋雖然不很貴卻很寶貴,不能拿去免費幫人家洗臉。換句話說,你亂講話不構成誹謗就輕放,揚言動用武器就不行。
D:據稱小哥有「掐架」記錄:這是網民網上留言分享的。有個Ivan Au說,那個小Zhong有個癖好,就是喜歡在網上寫些無聊的留言去刺激別人。他還說,曾經在《亞洲新聞台》的新聞貼和小Zhong辯論,因為對方在針對芽籠火患的新聞留言時,羞辱了我們的消防員。
Ivan Au點出一個重點,網上也要講「規矩」。他說:「這一次他應該得到教訓了,要有良好的網上行為,躲在熒幕後面並不表示你不必為你講的話負責。」

網上線下都講規矩 蛋可吃不可扔
這個蛋的故事告訴我們:網上和線下一樣講規矩,長期玩火被盯上就不太好。開的玩笑不好笑,且涉及灰色暴力地帶,再加上開玩笑的對象是知名人士/公職人員,那小心被警察找上門。
這一次,蛋蛋很無辜,蛋蛋成了最危險武器,當局想必要想幫它洗清罪名。殺雞儆猴難做到(和紅螞蟻一樣閒得蛋疼的「死鬼仔」很多很多,殺不完),但總算是為蛋正名。
蛋可吃、不可扔,扔了可能要吃5年牢飯(不加蛋),ok?

「禁止丟向政治人物」(Gong Simi Singap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