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很多小夥伴短期回國,或者需要使用軟妹幣的時候,基本上只是在朋友圈一吆喝就ok了……
操作方法也很簡單,拿新幣用Paynow、Paylah或電子轉帳等方式付給朋友,朋友則通過支付寶和微信,把相應的人民幣轉給你,就能輕輕鬆鬆完成「換匯」。
萬能的朋友圈就這麼無敵+無解!

(圖:來源自網絡)
但隨著國內一頁紙文,讓坡上的小夥伴甚是有點小驚慌……
近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聯合發布~~
《關於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坡上小夥伴最關注的就是朋友圈換匯……
有網友驚呼:換匯時代結束了
更有鍵盤俠發出——朋友圈換匯將面臨巨額罰款……
這是不是意味著朋友圈換匯時代的終結?
朋友圈換匯真的觸犯了法律?
但我在新加坡換匯,國內能拿走怎麼樣,難倒我一下飛機就被空警抓個現行,不會如此誇張吧???

(圖:來源自網絡)
朋友圈換匯,真的會面臨巨額罰款嗎?
還真的點造謠的苗頭……
通過朋友圈換匯,只要不是為了營利,數量不大,問題就不大。
兩高的這一法律解釋,明確了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非法行為,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將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兩個問題要特別提醒——
1、什麼是變相買賣外匯?
2、情節嚴重的界限是什麼?

(圖:來源自網絡)
據悉,首先——
倒賣外匯行為是指在中國境內直接以現金倒買倒賣個人手中的外匯。這種最常見的就是在中國各銀行營業網點門前的外匯「黃牛黨「。他們的方式簡單粗暴,容易被調查取證,執法機構並不難對付。
第二種行為是變相買賣外匯。是指在形式上,不是人民幣和外匯之間的直接買賣,而是採取以外匯償還人民幣或以人民幣償還外匯、以外匯和人民幣互換,實現貨幣價值轉換的行為。
最常見的就是資金跨境兌付。即資金沒有發生境內外物理流動,而是通過對帳形式來實現「兩地平衡」。目前多數地下錢莊就是用這種方式做資金跨境兌付。而這種方式隱蔽性強,調查取證不易,今後將是打擊的重點。
如果在新加坡找人換錢,你付給對方一千新幣,讓對方將等面值的人民幣通過支付寶或微信轉給你,或轉入你指定的國內收款帳戶。這在本質上也屬於「變相買賣外匯」。
不過,通過這種方式完成的外匯交易,總額要達到500萬人民幣,或非法獲利超過10萬人民幣,才會被定性為犯罪,罪名是非法經營罪。
但是要注意的是——雖然換匯500萬不是個小數字,在相關解釋明確指出,這是個累積數字,所以就算是小額換匯,累計次數很多也可能會「達標」。
一般人為了自用而換匯,不會涉及換匯獲利。正常情況下,換匯總額500萬人民幣,普通人是很難達到的。所以平時在朋友圈換錢,只要不是在替地下錢莊「做業務」,是很難達到「入刑標準」的。
另外,有分析人士指出——
中國對所有銀行轉帳,支付寶,百度錢包,微信等轉帳方式都會進行監管。自2019年1月1日起,個人5萬元以上交易、20萬元以上的轉帳,都會受到大額可疑監控。
這項監控不僅包括銀行帳戶收支情況、網絡銀行收支記錄,還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非銀支付機構的記錄。
換句話說,個人用支付寶或者微信購物消費超過5萬元、轉帳金額達20萬以上,都有可能被列入大額可疑交易監控。或許大家更應該小心這種大額消費可能帶來的「麻煩」。
目前,根據中國方面規定,個人合法的換匯額度,目前依然是每人每年5萬美元。但換匯不可以用於在境外買房、炒股、買基金,也不能買分紅型、返還型的保險。
那如果是留學生,每年學費及生活費大於五萬美元怎麼辦?
據悉,對於「便利化額度之外的經常項目購匯」,憑有交易金額的真實性證明材料辦理,不會存在任何障礙。需要提供的材料包括:本人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學費證明或生活費用證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