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人生 回饋社會——中醫師張磊

2021年07月14日   •   6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擁有國大醫學碩士學位和中國西醫學士學位的中醫師張磊,是對新加坡華文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教育家、書法家張瘦石先生之孫,曾在2010年第二期《源》雜誌做過特別專訪。今年5月正好是張磊從中國到新加坡,落地生根30年。他的人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021年3月9日,張磊醫師在診所前(孫寬攝)

祖父託夢 情定南洋

張磊從未見過祖父張瘦石,他是吃祖父從新加坡寄來的奶粉長大的。在中國資源尚且匱乏的六十年代,他從小就潤澤於祖父厚愛的海洋。在他心目中,祖父是慈愛而神秘的。1988年,張磊在中國天津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正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的父親,已幫他辦好了去美國留學的所有手續,但申請簽證時,卻被拒簽。

張瘦石 Chan San Sheh

(1898 -1969)

書法家

祖籍江蘇省嘉定縣(今屬上海市嘉慶縣)。曾任教於中正中學,後轉任南洋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國文學流變史綱》《文化概論講話》。

去美留學多番努力都無果,他正在一籌莫展之際,祖父給他託了一個夢,夢境至今異常清晰。祖父的樣貌就像照片上一樣鮮活而親切,他跟張磊說:「張磊,來新加坡吧!免得將來沒有後人為我掃墓。」

1991年張磊作為較早來新加坡國立大學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獎學金攻讀碩士學位,來新後與祖母胡云華同住。祖母早年畢業於南京國術學院,南來曾任教於福建會館屬下的崇福學校、道南小學,退休後傳授吳氏太極拳。其學生林玉英與奶奶同住在一條街,暗暗為女兒相中了張磊,千里姻緣一線牽。1993年,在國大碩士畢業的張磊,與澳洲墨爾本大學畢業歸來的會計師、林玉英的女兒黃麗菁喜結連理。張磊夫婦婚後一直與岳母一家同住。

30年後,張磊擁有一個八口之家——90歲高齡的父親、一直幫他照顧老少三代的岳母、4個乖巧的孩子、緣定終生的夫妻倆。三代人,三個家庭,同一屋檐下,和諧溫馨,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張磊非常感恩岳母和妻子為這個大家庭無私地付出,他也30年如一日,星期天只在家陪伴家人。3個女兒以先祖為榜樣,從道南小學、中正中學到南洋理工大學,都已學業有成踏入社會。大女兒傳承父業,南大中醫系畢業後,成為中醫師。今年9歲的兒子也就讀於祖母任教過、姐姐們都讀過的道南小學。

2021年春節全家福

中西結合 服務人生

張磊國大碩士畢業後,在新加坡中央醫院腫瘤內科從事癌症的臨床研究。在中央醫院工作期間,他受到來自中國科學院腫瘤醫院、世界衛生組織腫瘤部顧問、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專家孫艷教授及其團隊影響,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後被政府成立的第一間針灸研究診所,選為針灸研究所研究員。專家教授雲集,中醫臨床學習如虎添翼。張磊迅速進入狀態,轉入中醫領域。

4年後,張磊開創自己的中醫診所「新中醫」——新理念的中醫。診所開業得到祖父學生們的大力支持。本地各大媒體廣泛報道張磊這位西醫出身的中醫師,在本地多數傳統中醫的診所中獨樹一幟。引起本地大眾關注的,除好奇這位中醫如何將中西醫的優勢結合外,也好奇瘦石先生的孫子到底是誰?張磊不否認他很有名人之孫的榮譽感,然而,他更有強烈的責任感。

30年前,許多人還不了解什麼是中西醫結合的新中醫。張磊把中西理論、治療方法結合起來,獨創了屬於自己的,切實可行的理論、方法,甚至改變了許多人固化的思維方式。比如,張磊對中醫的「氣」,有更貼切的理解,他認為中醫的精華,完全在於了解什麼是「氣」。就像西醫用電生理學來解釋一切一樣,西醫認為細胞是帶電的,所有的生理活動都是電的活動。更深入具體下去,就可以通過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等呈現出來。這就是西醫的電生理,張磊將它應用在中醫的「氣」的解釋。「氣」的本質就是電、磁場、電磁波的運作。人體的電路圖,就是我們常說的奇經八脈。因此中西醫並不對立,而是相通的多元互補。

中醫就是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根,一般人不理解不要緊,如果不充分利用,未免太可惜。「老祖宗的根,我們怎麼能丟呢?」張磊經常遇到一些人對他的理念及做法不認同,不理解。多數人因為不了解中醫而排斥中醫,他的宣傳就是要告訴人們什麼是中醫。他說:「人們想要用幾百年歷史的西醫,去解釋幾千年歷史的中醫,那是不可能的。中醫你可以不懂,但不利用就太可惜了。」

中醫的思想是哲學的。張磊在辨證論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方面,把西學致力於中醫臨床。他認為中醫是辨「證」,而不是辨「病」,根據病人的表現和症狀,確定治療方案和用藥原則,因人、因病、因證不同而用藥不同。他善於靈活對待每一個不同的病人,是許多病人的心理醫生。一些病人愁眉苦臉來看大夫,藥都還沒吃,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病已好了一半,基本上都來自於病人對醫生的信任。絕不循規蹈矩,百無禁忌,該用中醫用中醫,該用西醫用西醫,該中西醫結合就中西醫結合。因人而異,給足病人信心,才能天人合一,藥到病除。

張磊始終堅持以星雲大師題寫的「服務人生」做為人生信念。以此激勵自己走過無數風雨,走出事業低谷。

隨緣聽命 回饋社會

張磊30年的學醫、行醫生涯也不都一帆風順。他收穫過許多讚譽,也受到過打擊與詆毀。他始終堅守「服務人生」與「隨緣」的信念,不斷克服自身的局限,平和面對他人的誤解。作為媒體寵兒的張磊,也經歷過慾望膨脹期。他開設兩間診所時,病人寧可捨近求遠,只看張磊醫師。不了解張磊的人認為他通過媒體宣傳,擴大經營;以「瘦石之孫」的名人效應,推銷中醫養生藥物。他禪悟「隨緣」的含義,當機立斷關掉了一間診所。有一段時間,張磊拒絕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包括堅持了多年的健康公益廣播。

2018年5月參加由中國國僑辦主辦的中醫培訓班後,張磊接受FM95.8城市頻道採訪,談癌症治療的最新進展

張磊為第八播道電視節目《小毛病大問題》常駐嘉賓

張磊醫師在本地出版的《張磊醫師剪報》

一位病患來到診所,探望他:「張醫師,你還好吧?這些年,聽你的健康養生廣播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你為什麼不講了?」

這就是張磊的影響力,他考慮再三,又重新回到電台,繼續完成自己的使命。

張磊對自己堅持中醫理論十分有信心,他慢慢看到自己的努力開始有收穫。普通民眾對中醫的認知程度在逐年提高,對健康生活理念及養生之道逐漸接納。一些健康飲食習慣正在慢慢形成,並積極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他不僅幫助病患少走彎路、減輕痛苦、征服病魔、早日康復,還從理念上根本改變了本地人的就醫心理。他不限制病人的特殊要求,不固化自己的思維模式,重視癌症病人的臨終關懷。

比如中醫普遍認為華人的胃不太適合吃西餐,所有病人都必須戒除菸酒等。張磊對待病人的態度是溫和而中庸的。他認為只要自己的腸胃能接受的都好,沒有什麼是完全不能吃的。他把中醫的「上醫治未病」理念滲透在平日養生中,把環境、人體和疾病合為一體,綜合調養治療。世界萬物都有其自身的循環系統,沒有絕對的,不宜過於極端化。有些病人得了肺癌,一般醫生都建議病人完全戒菸。如果有家人求他一定說服病人徹底戒菸,他只溫和地建議:「適當少抽些。」為什麼不勸病人完全戒掉?長期吸菸的病人,若突然戒掉,病人遭受的痛苦更多,危害更大。

在一個文明社會中,要對他人產生影響,除了自身的人格外,就是服務社會。張磊與自己的祖父相比,豐富了祖父留下文化遺產。他不遺餘力地長年推廣中醫文化、中醫哲學,做大眾健康教育的傳播者,為病人排憂解難。未來,張磊將留下大量中西合璧的健康理念與知識,他出版了兩本《張磊醫師剪報》,一本來自《聯合早報》、《聯合晚報》及《新明日報》,另一本來自《優1周》的專欄,全部免費贈閱。現在,他正在整理《健康報》的70餘篇專題,準備出版第三本書回饋社會。張磊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把一種嶄新的中醫哲學,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作為新移民,張磊一直服務於新移民社團和慈善團體,積極協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會。他是新移民社團新加坡天府會的現任署理會長。在天府會今年21周年頒獎典禮上,張磊醫師榮獲特別貢獻獎。除新移民社團,他也積極服務本地國際性的慈善組織獅子會15年。張磊先後做過獅子會會長、分區主席等,參與過多項社會服務,目前擔任新加坡獅子之友的獨立董事,堅持不懈地回饋社會。

2021年2月21日,新加坡天府會成立21周年慶典大會頒獎儀式,杜志強會長(左)見證,貿工部陳振聲部長(中)為張磊頒發特別貢獻獎

(作者為本刊特約撰稿人)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64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3933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