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15日訊)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說,抵抗冠病說到底就是要平衡兩方面:生命和生計。在保護社會大眾安全的當兒,同時確保我們的日常生活能繼續進行,讓各行各業能繼續維持生計。
經過一年多的防疫工作,他說,當局吸取了更多經驗去平衡這兩點,從追蹤、隔離、接種疫苗,到確保社會每個人都遵守社交安全措施,齊心合力,才能在保護生命的同時,保障生計。
新加坡從6月14日起,逐步放寬防疫措施,社交聚會的人數限制增加到五人,如果情況穩定,餐飲場所在一個星期後也可以恢復堂食。而疫苗接種計劃也按部就班進行中,預計在10月可以達到75%以上的接種率。
接種人數令人鼓舞
針對新加坡60歲和以上的國人當中有74%已經接種或登記接種疫苗,王乙康昨日接受《8視界新聞》「獅城有約」節目主持人訪問時認為,這個數字令人鼓舞,但是還不夠,因為這個年齡層的人屬於較高風險群體,如果感染冠病,患上重症的幾率較高,因此接種疫苗可以增強保護力度。
對於部分60歲及以上的居民還未接種冠病疫苗,他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不清楚怎麼登記接種。針對這一點,當局改變策略,讓這個年齡層的人無需預約,就可以直接走進疫苗中心接種。
第二,對藥物、食物過敏,而沒有接種。王乙康說,衛生部的專家研究了世界各地的經驗和數據,即使對食物、藥物過敏,也還是可以接種疫苗;他呼籲年長者即便有過敏問題,也放心地去接種。
第三,因擔憂而不肯接種。王乙康坦言,要說服這群人接種比較困難。他說,目前有74%的年長者已經接種了疫苗,未來開放堂食,年長人士和親友喝咖啡,四個人中,就有三個人已經接種疫苗,剩下未接種的一人,應當聽取親友的勸告,為了大家的安全而接種疫苗。
對於部分居民擔憂自己身體狀況而還未接種,王乙康認為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可以向家庭醫生解釋自己的情況,聽從家庭醫生的建議。二是乾脆直接前往疫苗中心,向中心的醫療人員諮詢。
平衡邊境管控和經濟一大難題
如何平衡邊境管控和經濟是一大難題,嚴格的邊境管控傷害經濟,但是放鬆邊境有可能形成防疫缺口。
王乙康坦言,邊境的風險是最大的。新加坡的邊境有三個關口:新柔長堤、海港和空港。
他說,以往往返長堤的交通不再繁忙,但是我們仍需要開放長堤,通過陸運把雞蛋、菜、建築材料等必需品運進來。同時為了確保安全,每天通過長堤入境的司機,都需要做冠病檢測,而政府也為一些馬來西亞籍司機接種疫苗。
至於海港,人與人的接觸不多,當局也加強了海港的防疫,海港目前仍非常繁忙,同時也相當安全。
王乙康透露,目前最頭痛的是空港,不過超過九成的工作人員已經接種疫苗,而樟宜機場也專門開放第二搭客大廈,迎接來自高風險地區的旅客,空港的防疫也越見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