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南洋女中在本項賽事中第六次奪得中學組桂冠,此前多次闖入決賽圈的萊佛士女中和華僑中學分列二三名。在小學組,首次進入決賽的培華長老會小學獲得亞軍,南華小學則為季軍。
擁有深廣的知識也要懂得善用比賽策略,南僑小學和南洋女中的學生在第九屆華文大比拼決賽中,就憑這兩個優勢力挫勁敵,分別奪下小學組和中學組冠軍。
這是南洋女中在本項賽事中第六次奪得中學組桂冠,此前多次闖入決賽圈的萊佛士女中和華僑中學分列二三名。在小學組,首次進入決賽的培華長老會小學獲得亞軍,南華小學則為季軍。
南洋女中參賽隊員賽後受訪時表示,比賽除了靠努力和運氣外,還需要運用策略,最主要是維持良好的心態,在積極備賽這麼久後才能發揮正常水平。
在前兩輪比賽中,南洋女中的分數都落在萊佛士女中之後,進入第三輪時使用了「雙倍積分」卡,並答對全部四道必答題而反超對手。選手們確認總分領先後,選擇放棄答錯會扣分的挑戰題,從而鎖定了中學組的冠軍。
三輪比賽中,南洋女中都放棄了答對可得雙倍分數但答錯會扣分的挑戰題。馬千慧(15歲,中三)說:「我們主要是求穩,在保證有一定分數的情況下不要被扣分。」
第二次參賽的李宇雯(16歲,中四)說:「我們分析往屆賽事,發現有些隊伍會因為追分心切選擇挑戰題反而被扣分,因此我們希望把王牌留在有把握的題目上,剛好最後一輪是我們較擅長的娛樂題。」
華文大比拼的題目涵蓋了文學、國際、熟語(常用的固定短語)、古今文字、生活常識、中華文化、娛樂、時事和本地文化九個領域,考驗學生全方位的知識和語言水平。例如:武吉知馬(Bukit Timah)和武吉巴督(Bukit Batok)中的「Bukit」指的是什麼?熊貓寶寶「叻叻」的名字與新加坡哪一個舊稱有關?
小學生組展現初生牛犢不怕虎精神
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在致辭時說:「同學們平日習慣用英語溝通,可以藉此機會,了解課本以外的華文常識,體驗有趣的華文題目、接觸華文華語生動活潑的應用方法,最終,希望你們能愛上自己的母語。」
比起比賽策略保守的中學組,小學生們則展現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幾乎全部都挑了挑戰題來回答。南僑小學的焦柏睿自信地答出了南華小學甩給他們的難題,幫助隊伍贏得了冠軍。
三所小學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在第一輪結束後,南華小學與南僑小學以60分打成平手,培華長老會小學則以50分緊隨其後。
第三輪在遇到「NEWsand的中文是什麼」的挑戰題時,南華小學選擇使用「有福同享」的救命稻草卡,將難題甩給南僑小學。南僑小學的焦柏睿(11歲,小五)臨危不懼地答出了「新生沙」的正確答案,贏得全場的歡呼。
焦柏睿受訪時說:「其實當時我也不確定答案,但我突然想到新生水是NEWater,才解答了難題。」
本屆賽事共吸引了102所小學及76所中學的4200多名學生參與,參賽學校數量創下新高。孫雪玲表示,學生們的踴躍參與體現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和對自我的挑戰從未停止。
全國華文大比拼由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與南洋女子中學校聯辦,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聯合呈獻,並獲得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講華語運動和全國翻譯委員會的支持。華為國際有限公司為比賽的技術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