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加坡防疫措施大幅度鬆綁,私召車和德士的乘客量已恢復到冠病疫情前的約81%,收費價格也隨著上揚。受訪乘客都說,車資平均漲了10%至20%。
鄭美朱(76歲,退休人士)平均一周乘搭德士三次。她說,以往從碧山住家搭車去中峇魯探訪親戚,車資大約是12元左右,但最近卻發現已漲至15元,「確實變貴了」。
簡應隆(36歲,商人)每天都乘搭私召車上下班,他也說,過去平均每月的車資花費約1200元,但4月卻暴增至1900元左右;等候時間也長了,之前等車不用五分鐘,現在差不多要十分鐘左右。
對於乘客的抱怨,私召車司機謝明輝(52歲)覺得很無奈,但他說,觀察到過去兩年來有不少同行離職,「或許是司機的數量減少,導致市場供不應求,間接提高價格。」
謝明輝認為車資上漲在所難免,畢竟現在各種物價都在漲,尤其是最近飆漲的油價。他並透露,如今不少同行都只接載車程較長的乘客,因為可以賺取較多的司機費,不過他也說「還是要看情況,很多司機只願意去市區,因為那裡的客源多」。

新加坡大幅放寬防疫安全管理措施後,德士和私召車的乘客量隨之逐漸恢復。(蔡家增攝)
私召車業者Grab的發言人5月10日答覆《聯合早報》的詢問時說,在過去兩年裡,確實有些司機在平台上變得不活躍,原因是民眾對私召車的需求不高。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去年有超過6萬7900名私召車司機,與2019年的7萬7141人相比,減少了約14%。同一時期,德士司機人數也下跌,從2019年的1萬8542人,下降至2021年的1萬4887人。
Grab發言人說,隨著新加坡4月份大幅度放寬防疫安全管理措施,再加上邊境開放和最近的節日假期,有越來越多人通過應用召喚私召車。「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包括各種獎勵計劃。」
另一私召車平台Gojek的發言人也表達相同立場,並強調會採取措施因應召車訂單的增長。「本地防疫措施最近進一步鬆綁,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正面的進展。」
根據新加坡陸交局的最新數據,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持有私召車司機和德士司機職業執照的人數上升。例如截至3月,有9萬4513人持有有效的德士司機職業執照,略高於1月的9萬4111人。同樣的,持有私召車司機職業執照的人數,也從1月的4萬7913人增至4萬8300人。
另一方面,陸交局發言人受詢時說,政府放寬工作場所和安全管理措施後,公交乘客量有所回升,但仍低於2020年1月疫情前的水平。上個月最後一周,早上尖峰時段的公交乘客量已恢復至疫情前的76%,而全天平均乘客量,約為疫情前的78%。
陸交局發言人也說,平日早上尖峰時段,在中央商業區地鐵站出閘的乘客,相當於疫情前的約51%。同時,私召車和德士乘客量已恢復到疫情前的約81%。
新加坡自4月26日起,大幅度放寬防疫安全管理措施,社交聚會、堂食和家庭訪客人數不再設限。民眾參與可免戴口罩的活動,包括大組運動,也不再限於10人。同時,所有員工也能回返工作場所辦公。
陸交局發言人指出,即使乘客量在過去兩年因安全管理措施調整而出現波動,尖峰時段的地鐵服務間隔時間,基本上保持不變。
「陸交局與公交運營商密切合作,讓承載力與乘客量的變動保持一致。我們會繼續密切監察乘客量,以確保公交服務的客容量保持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