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時報》6月4日報道,專家認為,由於六月新加坡學校假期是出國旅遊高潮,加上奧密克戎分支BA.4、BA.5在全球流行,兩者相加,預料將引發新加坡確診病例增多。
科學界公認,冠狀病毒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斷變異,因此,在未來,肯定會不斷出現新的變異病毒株。
新加坡國大醫院專家戴爾教授說,新加坡將來應該會見到確診數據的反覆,時高時低,但應該不會出現起伏很大的新一波疫情,除非新冠病毒將來的變異出乎科學界的研究判斷。
他說,在目前看,新加坡短期內應該不會出現高重症率、高病死率的新一波疫情;本地社會可以繼續享受目前的自由和開放,但是,「我們要做好準備」。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援助張毅穎教授說,即便新加坡確診病例增多,重症率應該維持在低位,這主要有三個因素:
一、適合接種疫苗的人口已有96%完成疫苗全程接種,76%已完成加強針接種,疫苗保護覆蓋面足夠廣
二、「帳面」感染人數是130多萬人,實際可能是至少一倍,意味著新加坡半數以上人口已有抗體;一般來說,二度感染形成重症的機率較低
三、新加坡仍強制室內戴口罩,有助減少病毒的傳播
張毅穎說,新加坡醫療系統發展出了一定的韌性,即便出現確診病例增多,應該不會對醫療資源形成壓力或擠兌。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指出,過去,新加坡抗疫需要兩個層面的努力,政府和醫療系統的層面,以及社會層面。
他認為,新加坡人口現在具備一定的免疫力,加上抗疫已常態化,對社會層面的抗疫需要應該可以降低。
他舉例說,冠病已進入地方性傳染病階段,應該不必再強制室內戴口罩,也不必要求客工每周只能外出一次。
至於第二針加強針,古阿烈認為,在目前看來,應該無須讓低風險群體接種第二針加強針,但將來或許有需要。
張毅穎則判斷,將來有可能定期自願接種疫苗。
他說,除非有足夠科學證據顯示定期接種疫苗的必要,否則不必強制定期接種疫苗。目前來看,並無此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