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加坡小六會考季(我們俗稱PSLE),順便問問各位考生家長,到底緊不緊張,刺不刺激?
說句老實話,新加坡一直有這麼一個說法,小五和小六是完全兩種不同的學習模式和狀態,而很多家長都認為小六會考是決定孩子未來命運的一個轉折點,而在中國一般要等到初三畢業後的中考才會發生。
小六會考,也就是PLSE(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新加坡全國統考,相當殘酷。

小六會考(PLSE)的必考科目:英語、數學、科學、華文。
高級華文:部分學校開設,最多可以加4分。
滿分300分:英語和華文各占100分,數學和科學各占50分。250分以上有機會報考新加坡TOP12中學。
今年小六會考具體考試時間安排如下:
A、口語考試(Oral Examination)

(考試信息:來自新加坡教育部)
8月16日:英語、基礎英語
8月17日:華文/馬來語/泰米爾語、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Punjab語/烏爾都語
注意:華文、英語是必考科目,其他語言是選考。所考語言包括基礎內容(foundation)。
時間:都是5個小時,8:00-13:00.
B、聽力理解考試(Listening Comprehension Examination)

考試只有一天,是在9月14日,具體時間分為4個階段。
9:00-9:35:華文/馬來語/泰米爾語、
9:00-9:40:基礎華文/基礎馬來語/基礎泰米爾語
9:00-9:30: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Punjab語/烏爾都語,以及各自的基礎內容。
11:15-11:50:英語和基礎英語
C、寫作考試(Written Examination)



9月27日8:15-9:25:英語、基礎英語(1)
9月27日10:30-11:50:基礎英語(2)
9月27日10:30-12:20:英語(2)
9月28日8:15-9:15:數學、基礎數學(1)
9月28日10:15-11:15:基礎數學(2)
9月28日10:15-11:45:數學(2)
10月1日8:15-9:05:華文/馬來語/泰米爾語/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Punjab語/烏爾都語(1)
10月1日10:15-11:55:華文/馬來語/泰米爾語/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Punjab語/烏爾都語(2)
10月1日8:15-8:55:基礎華文/基礎馬來語/基礎泰米爾語(1)

10月2日8:15-10:00:科學
10月2日8:15-9:30:基礎科學
10月3日8:15-9:05:高等華文/高等馬來語/高等泰米爾語(1)
10月3日10:15-11:35:高等華文/高等馬來語/高等泰米爾語(2)
可以看到,考試分為3個階段,一共有8天,從8月16日到10月3日。這將是漫長的「戰役」,望廣大家長和同學們留心!如同運動員一樣,保持一天狀態容易,保持兩個月可就很難了!!
附件:

新加坡小六會考評分目前仍然沿用讓人迷惑的T-score計算(還好T-score即將在2021年步入歷史),讓家長對於孩子的實際分數摸不清頭緒,更增加了焦慮情緒。

2016年4月,時任教育部代部長宣布從2021年起,PSLE的成績將以分級製取代總積分制
那這個折磨了新加坡人30多年的T-score(編者註:雖然T-score在1973年就推出了,新加坡教育部是遲至1982年,才公開了這一積分)到底是個啥東東呢?剛好前不久教我統計的老師就跟我們講了這事,我就試試來儘量通俗解說下這T-score。
其實官方早就提供了T-score的計算方法,其中x就是學生的單科分數,m是參加該門考試所有學生的平均分,s則是標準方差,將幾門課程的T-score加起來就得到了小六會考的最終T-score。

我們以前讀書都是卷面得了多少分,就是最終分數,這可能會造成一個弊端:一旦某一科的考題特別難,就會有大量的人不及格。
不過從2021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將全面改革。小學離校考試將採用「分八級」的積分等級來評估學生自身的學習表現,不再是以與同屆考生成績相較後計算的總積分。教育部希望,這能減少學生對爭取每一分的競爭和壓力, 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全面發展才能和興趣。
今年念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將是首批採用新積分制的學生,屆時考生四個科目的積分等級(Achievement Level,簡稱AL)各分八級,AL1是表現最優秀的等級。
至於修讀高級華文的學生,他們在新制度下申請特選中學時會繼續享有「優待」。相同總成績的學生在爭取特選中學學額時,高華這科表現佳的學生會優先受考慮,這會是在任何「定奪標準」採用前的階段。目前,修讀高華的學生在申請特選中學時會依據高華的成績獲得特定加分,使總積分更高。
此外,學生報讀附屬中學可享有的「優待」,教育部還在同相關學校展開諮詢。小學生目前在報讀他們小學的附屬中學時,一般可憑較低的截分點被錄取。
考生在個別科目考獲多少分,就取相應的積分等級,四科積分等級的總和便是考生的小學離校考試總成績(PSLE score)。換句話說,總成績可介於4分(最優)至32分(最弱),不再如總積分(T-score)般做細緻的區分。學生將根據總成績被編入中學快捷、普通(學術)和普通(工藝)源流。
這四類具體的晉升路線:
前5%的高分學生
直通車計劃
一般來說
前5%的學生可以參加
直通車計劃(Integrated Program)
這些學生被認為有足夠的實力進入大學
所以會接受6年的課程
(4年初中,2年初級學院)
中途不需要分心準備O水準考試
直接在中六結束時參加A水準考試
這都是各大學校的尖子生,中國學生也占了很大比例
50%的高分學生
快捷班
除直通車IP之外
前50%左右的分數學生
升入中學的快捷班
(Express Stream,4年)
中四結束後進行O水準考試
所以新加坡中學是四年,大家劃一下重點
20-25%的學生
普通學術班
快捷班之後的
20-25%的學生進入普通學術班
(Normal Academic)
在中四結束後參加N水準考試
合格後升入中五再參加O水準考試
學習能力較慢,那政府就給予你多一點的學習時間。
四年加一年哦
15-20%的學生
普通工藝班
成績靠後的15-20%學生
進入普通工藝班
(Normal Technical)
中四結束後參加N水準考試
極少數人可以通過N水準
然後再讀一年參加O水準考試
這些學生雖然學習不好,但多數培養了自己的興趣,為將來進入ITE學一門技術工作而做準備
墊底的學生
重考/技術學院
還有一少部分學生小六會考成績太差
可以留級重考
也可以直接進入技術學院
總而言之,新加坡的教育體系是天無絕人之路,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