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ousell賣家打折轉售附有序號的蘋果耳機AirPods Pro 2,見面收下現金後失聯。 (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訊) 贗品冒充真貨,騙徒在二手平台折價轉售蘋果無線耳機,見面收下現金後失聯。苦主向蘋果查詢,得知產品序號多次遭濫用,白白損失金錢。
王姓工程師(30歲)向《聯合早報》申訴,他是3月28日在Carousell看到蘋果耳機AirPods Pro 2的轉售貼文。 由於耳機壞了,賣家評價良好且耳機僅賣245新元,比市價便宜約100新元,於是主動聯絡對方。
王氏透露,在短訊聊天過程中,賣家聲稱會事先提供序號以驗證真偽,耳機保固期至明年7月,便宜轉售是因在蘋果商店工作的「叔叔」急於脫手盒子有破損的商品。
在Carousell打折轉售未開封的贈品或次品的賣家相當普遍,王氏沒有起疑,相約隔天在金文泰地鐵站見面交易。
「對方是個20多歲、穿球衣的男子,他最初拿出的耳機盒子已開封,我掉頭要走,他才又從背包拿出另一個全新未開封的耳機。」
王姓工程師當場用蘋果手機連接耳機驗貨,確認手機設定功能內的資訊欄真的有序號和保固期,便支付了現金。
「我本來想用PayNow,但對方聲稱沒有帳戶,我只好付現金。」
配戴耳機回家途中,王姓工程師察覺耳機根本無法降噪、音質不佳且做工顯得粗糙,回家與家人同款耳機對比後察覺不妥,打電話向蘋果維修熱線查詢。
蘋果維修員查證後,發現已有好幾人買到序號相同的耳機,而且都因有問題而致電查詢。換言之,王姓工程師買到假貨,不能維修或賠償。
王姓工程師事後要求退款,賣家不回應,他只好報警,並向Carousell投訴。
「這個騙子很專業,用現金就不留存交易記錄,假耳機也只是稍有瑕疵,不易覺察出來。我聯繫了兩名用戶,他們還不知道買到假耳機。」
新加坡警察部隊證實接獲相關報案。
Carousell發言人回復《聯合早報》詢問時說,平台在接獲王姓工程師的舉報後已限制了涉事賣家的用戶,隨後暫停他的使用權。
發言人透露,由於雙方交易時並沒有使用平台內建的「購買」按鈕,私下安排交易,因此無法獲得任何賠償。
「我們目前正在協助聯繫賣家解決交易爭端,也會配合警方調查。」
發言人說,Carousell發現可疑活動或接到用戶舉報後都會進行調查,其間涉事用戶將不得出售或購買商品。若賣家不願配合,其用戶將被暫停,甚至永久查禁。
為打擊假貨,Carousell已推出認證計劃,利用人工智慧篩檢,並推出保障買家的「購買」按鈕,由平台負責託管款項,直到買家收到貨才釋放款項。
去年3月11日至15日,兩名分別為26歲和31歲的男子因涉嫌在Carousell售賣AirPods假貨被捕,過後被控。警方在事故中過起獲18盒假AirPods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