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飲料健康分級已實行了一段時間,馬上健康分級的範圍將擴大到調味品、快熟面,以及食用油等。
飲料分級火了!在新加坡常喝的都是C和D,中國飲料都是什麼等級?
新加坡人攝入的
鈉和飽和脂肪過多
昨天(8月22日),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世界家庭醫生組織亞太地區大會上稱,新加坡的高血壓患病率過去五年從24%上升至37%;約三分之一的新加坡居民患有高脂血症。
這兩種疾病都是心臟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導致這些疾病的兩種關鍵營養物質是鈉和飽和脂肪,而新加坡人攝入的鈉和飽和脂肪過多。
人們的鈉攝入量的主要來源是鹽、醬料、調味品和快熟面,飽和脂肪攝入量的主要來源是食用油。
為了進一步減少新加坡人鈉和飽和脂肪的攝入,將擴大營養等級標籤和廣告禁令範圍到這些產品,幫助消費者做出更明智、更健康的選擇。同時,減少廣告對消費者偏好的影響,也促進行業調整食品配方,具體詳情日後公布。

圖源:新加坡家庭醫學學院
王乙康指出,標明鈉和飽和脂肪含量與標明糖含量很不一樣,含糖包裝飲料可直接飲用,含鈉和飽和脂肪的醬料和食用油則是烹飪原料。廚師可以用普通鹽,但在使用時很小心,仍可做出健康菜肴;相反,如果廚師在菜肴中添加過多低鈉醬油,則會導致菜肴不健康。
日常飲食沒「低鈉」?新加坡政府:攝入鹽還得攝入「嚴」!
雖然市面上有較健康的鹽、醬料和調味品及食用油產品,但消費者和餐飲業者的採用率還是很低。
除了貼上營養等級標籤,也應該幫助消費者知道哪些餐廳或攤位有提供較健康食品,使用較健康配料或少鹽少醬料的餐飲業者,可自願參與計劃,向保健促進局申請展示店面標籤來通知消費者。
新加坡飲料分級
新加坡政府要求從2022年12月30日起,在售包裝飲料印上營養等級標籤。

根據含糖及飽和脂肪量的占比,分為A、B、C或D四個等級,讓消費者能在購買時更好識別健康飲品。

標籤有兩個部分,飽和脂肪量分為ABCD,後面百分比為含糖量。
A級最健康;D級最不健康。被列為C或D級的飲料須在包裝的正面展示等級標籤,D級含糖飲料不准打廣告。較健康的A級和B級飲料,廠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印等級標籤。

不僅飲料,新加坡的奶茶店的菜單也有營養標籤。

圖源:我的皮在癢
新加坡發布的這一系列政策,真是為國民健康操碎了心!
HQ丨編輯
HQ丨編審
網絡資料整理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