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apore 新加坡的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如此巧妙,一幢幢建築,見證了歷史的過往,也讓這座城市在一位位的大師手下,煥發出璀璨的光芒。
新門廣場(The Gateway)

和華夏中心(OCBC Centre)一樣,新門廣場(The Gateway)也是貝聿銘老先生在新加坡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作品。

一種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新門廣場是朝向新加坡東南海岸的。原本的設計概念,就是將新門廣場的東西兩座大樓,打造成一扇正開啟的「新加坡大門」,寓意「恭候貴賓光臨」。

另一種說法是,當時那一帶四周都沒有什麼像樣的建築,因此貝聿銘就把大樓特別設計成「刀片」,把煞氣都擋在外頭。因為大樓稜角銳利,就像是兩片刀插在地上;從側面看,完全就是一條鋒利的細線,閃著寒光,坊間戲稱為「刀片樓」。
新門廣場地址:美芝路150號
12
南洋理工大學教學樓(NTU Learning Hub)

這是南洋理工大學校園重建規劃的一部分,這座新的學習中心於2015年3月完工,是一座可提供33000名學生使用的多功能建築。

整體建築包括56個自習室,內部沒有傳統的分離式走廊,而是一個360度的大型中央空間。

12座樓連在一起,沒有拐角像是圓形,但又像花瓣的形狀,從上往下層層收緊,像是巨人手中的萬花筒,變幻莫測。建築靈感來自於蜂窩,寓意著許多辛勤的「小蜜蜂」在這進出
南洋理工大學教學樓(Learning Hub),地址:
50 NANYANG AVENUE
13
烏節路圖書館

烏節路圖書館倡導了next generation的概念,並以設計與應用藝術為主,秉承曾經的圖書館以時尚為主的風格。
館內的10萬多本藏書中,有4萬5000多本設計、生活方式和應用藝術方面的書籍,它是新加坡擁有最多雜誌的公共圖書館,有超過450種各類雜誌期刊供讀者選擇。
這間書店的主題是設計與應用,而它本身就充滿了設計感~


烏節路圖書館:Orchard Gateway的三樓和四樓,Orchard Road,
14
吉寶灣映水苑 ( 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著名設計師 Daniel Libeskind 在亞洲設計的首個住宅項目,面臨聖淘沙島,背倚花柏山,周圍有不少豪華會所,也是富人的集聚地。

由六棟高層公寓和11座低層公寓共1,129戶組成,包括一房到四房豪華公寓和頂層公寓單位。豪華的休閒設施有高級會所,奧林匹克標準長度泳池,水力按摩池等。

吉寶灣映水苑也成為不少好萊塢大片的拍攝地,比如說2016年的《同等族群》就在此取景。大牌明星,包括好萊塢明星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暮光女)和尼古拉斯·霍爾特(X戰警天啟里的Beast)都曾到此一游。
最靠近的地鐵站:拉柏多公園地鐵站,Labrador Park MRT Station,代號CC27
15
皮克林樂雅酒店 (PARK ROYAL on Pickerin)

酒店完全採用「垂直森林」的生態系統來應對熱帶城市的挑戰——「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加速的氣候變化以及保護熱帶生物多樣性的需求」。
皮克林樂雅酒店也是新加坡第一家使用太陽能電池供電的零耗能酒店,採用綜合性節能節水措施,例如雨水收集再循環系統。

此建築被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 收錄進其刊發的期刊---值得推薦的高層建築垂直綠化設計案例。

地址:3 Upper Pickering Street , 牛車水
16
雙景坊(Duo Twin Towers)

DUO(雙景坊)由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政府聯合開發,極富歷史意義。建築也象徵著兩國之間的共生關係,並對周邊城市和區域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雙塔的設計概念來自建築師奧雷•舍人(Ole Scheeren),兩座大樓由兩個極富表現力的雕塑塔組成,曲線的外立面帶有精美的蜂巢形肌理遮陽系統,它不僅暗示著周圍城區如蜂巢般繁忙的活動,在建築功能上還具有環保作用。

整個建築外形細長,內含幾個公共空間,構成的幾何形狀與現有周圍建築的角度相互消解融合,共同形成了具有露天花園、人行走道、咖啡館和餐廳的城市景觀。

DUO的兩座塔樓主要包含了以下功能——一座為660套的商業公寓,另一座為辦公樓和Andaz五星級酒店。塔樓與地面相接之間,建築的功能逐漸模糊,變成一個開放的通透公共空間。

考慮到日照角度和風向,塔樓的朝向已經經過優化,巨大的曲面還可以捕捉和引導風在塔樓內外自然流動。塔樓底層的公共區域完全實現了自動降溫,創造了一個舒適、環保的公共空間。這個公共空間可以全天候開放,無需考慮空調能耗,並形成了涼爽的小氣候,使塔樓有如一片寧靜的熱帶綠洲。
夜色下的Duo Twin Towers

地址:從新加坡樟宜機場進入城市的主幹道上,有通道直達武吉士地鐵站
(部分圖片來自Iwan Baan,Pixabay,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