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加坡素來享有「花園城市」的美譽,並以整潔有序而聞名世界。
其實,新加坡還有另一個「美名」,
或許很多人並不知曉:
新加坡還是一座圖書館之城,
一個被眾多公、私立圖書館所包圍的島國。
一方面,圖書館的質量和數量,是人文環境一個極好的展示;
另一方面,新加坡在圖書館建設方面有巨大投入。

新加坡人都特別愛學習看書,任何角落,隨時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或坐或臥;人人手拿一書,悠遊於靜謐的書海中。來到新加坡,你會意外發現一個個小圖書館被塞在購物中心、表演廳里;你也會很驚訝圖書館館員不再只是坐在桌前蓋印章、收罰款、整理書籍,而是分析與研究的工作。
2004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大會上提出「全國教師要教得少一點,以便學生能夠學得多一點」,即「少教多學」(Teach Less,Learn More)。2005年,新加坡教育部成立了「少教多學委員會」,正式推介「少教多學」教育理念:
換言之,就是在「多一點…」、「少一點…」中,將學生做主的學習逐漸建立起來,學校圖書館則在這歷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其中,沒有圖書館,就沒有學習;沒有圖書館,就不成為學校。

阻斷期間圖書借閱量暴增超過80%
近期,新加坡全島圖書館因阻斷措施而暫時關閉。但是,這並沒有阻止新加坡民眾讀書的腳步,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指出,電子書仍開放供借閱,在阻斷期間借閱量暴增超過80%。為滿足需求,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增加8000本電子書籍,每個星期也製作線上講故事視頻,豐富線上閱讀體驗。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在HyRead電子書應用程式中增加了1000本中文電子書籍、漫畫和雜誌,如今共有超過1330本電子館藏,供讀者免費借閱。目前借出的電子書約有三成。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內容與服務副主管(中文) 說:
「
我們其中一個所針對的對象是工作人士,所以書籍方面包括自我提升或者是職場方面的、商業管理。根據我們目前的系統估計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書籍 。
並且,新加坡圖書館管理局還推出由圖書館員、義工以及本地兒童書作者精心製作的線上講故事視頻活動,每個星期一和星期五都會上傳到社交媒體facebook的中文圖書館服務群組。家長不僅可通過視頻讓孩子增廣見聞,還能促進親子關係,提升母語能力。
即使是少了故事員和家長直接面對面的互動,家長可以進行更深一層的補充,就是說聽完故事之後,可以和孩子溝通,說一說對故事的感想,視頻的用戶數量大約平均為1300人左右。
圖書館管理局表示,將會繼續採購電子書籍,以應付讀者的需求。而由於線上活動的反應踴躍,即使在阻斷措施結束後,圖書館管理局還是會繼續製作更多線上視頻。

阻斷措施期間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那就趁著阻斷措施期間,
培養起來吧!
以下3個方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讓假期更有意義

激發興趣
找一些有意思的繪本給孩子,如《好餓的毛毛蟲》,毛毛蟲形象可愛,找食物的過程中食物數字遞增、水果種類拓展,尋找過程隨著毛毛蟲有重大發現——樹葉最適合自己,有主題點出飲食建議「不要吃的太撐了」,最後變成美麗的蝴蝶。
每逢有趣的故事,告訴孩子故事在書里,逐漸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閱讀,會自然而然的喜歡書籍和閱讀。
培養習慣
在孩子還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之前,最好要有家長的陪伴。每天某個時間,一個講一個聽,一問一答,豐富的對話讓孩子更加理解故事、喜歡故事,親子閱讀也是智慧的親子互動方式之一,更有助於親子關係、溝通等。
繪本運用
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故事本具有魅力,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如果閱讀的作品能在生活中起到作用,讓孩子有切身體驗,相當於「學以致用」。如生了二寶,為孩子講述《我做哥哥了》,在故事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發,進行自我教育。
閱讀是一種習慣,如果有閱讀的習慣,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閱讀。閱讀會陪你度過美好的上下班時間,也給你帶來愉快的心情。
以色列人每人一年平均讀三本書,他們認為閱讀能提高生產力。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國家的人民愛好閱讀,如日本、法國、瑞典等,他們的平均閱讀率都很高。
能愛上讀書是一生的福氣,它能使人的內在和外在都變得優雅,成為心胸豁達、虛懷若谷的人。閱讀能讓人一直保持好奇心,永遠保持對身邊事物的興趣。看書能增長知識和見聞,與世界共進步。希望國人能重新拾起書本,成為愛閱讀的人,並幫助自己的孩子也成為愛看書的人,把閱讀習慣傳承下去,讓民眾的閱讀風氣回暖,一日比一日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