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說過
新加坡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市
一個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諧聚居的美好國度
可你卻不知道
這裡還有很多「異國他鄉」
小印度、小阿拉伯、小緬甸、小荷蘭、小泰國、
多元的民族和文化
造就了新加坡的獨一無二
來到新加坡,感受多元文化的精彩!
第一站:小印度

什麼是小印度的氣質?!是震耳欲聾的寶萊塢music,是色彩斑斕的精美建築,是精美的宗
教廟宇~~

維拉瑪卡里雅曼興都廟(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

維拉瑪卡里雅曼興都廟,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教寺廟之一。裡面供奉著維拉瑪卡里雅曼(又名伽梨)女神。關於這個女神,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二戰日軍空襲期間,許多人跑進寺廟避難,祈求伽梨女神的庇佑。不知是純粹碰巧還是命中注定,寺廟和所有神像在空襲中無一受損。
#了解小印度#
起源:
小印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代早期。這裡的先民大多是來自大英帝國的囚犯或廉價勞工。重獲自由後,一部分人選擇留在這個名叫小印度的地方。
發展:
小印度就在實龍崗河(Serangoon River)附近。自古,有水的地方相對容易生活。人們在這裡養水牛、耕種,慢慢地安家落戶。年復一年,一波又一波移民到來,互相幫助著,在這個小小的地方經營自己的家園。時至今日,他們依舊說著泰米爾語(Tamil),這種語言在他們的祖先的故鄉(印度東南部)非常普遍。

第二站:小阿拉伯--甘榜格南
歷經百年的蘇丹回教堂

蘇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24年,目前,您所見到的回教堂其實是在 1932 年由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Swan and Maclaren建築事務所旗下的建築師Denis Santry設計和重建的。
傳統的阿拉伯街市

傳統阿拉伯街市有什麼?!
香水、香料、地毯必不可少~此外,精美的阿拉伯手工藝品也是隨處可見。
哈芝巷(Haji Lane):時尚時尚最時尚!

有人玩笑說,甘榜格南(Kampong Glam)的確glam(英文「glamorous」的簡寫,意為魅力四射 / 雖然Kampong一詞的馬來語原意實為鄉村)。街邊有很多個性小店,是潮人不得不愛的一條街!極簡風、酷炫風、復古風……不論你是哪種風,都能在這裡「如沐春風」。
#了解甘榜格南#
起源:
甘榜格南最初是個漁村,坐落在梧槽河(Rochor River)口。1819年後,因為殖民勢力的深入和商業貿易的往來而逐漸變得繁榮起來。

發展:
19世紀,甘榜格南還是一個對自身阿拉伯文化、傳統食物和貿易引以為傲的地方。1822年,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將這片區域劃給了馬來人、布吉人和阿拉伯人,甘榜格南於是逐漸成為了商貿中心。
時過境遷,蘇丹回教堂依舊屹立,傳統貿易依舊不息,而今,甘榜格南經過歷史的沉澱,已經成了新加坡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第三站:小緬甸
柏齡大廈熙熙攘攘的周末

柏齡大廈(Peninsula Plaza),位於政府大廈(City Hall)地鐵站外的哥里門街(Coleman Street)和北橋路(North Bridge Road)交界口,是緬甸人聚集的地方,這裡也被稱為「小緬甸」。
人們在商店門口懸掛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日曆

#了解小緬甸#
1988年,緬甸曾經爆發一場持續的暴動。三年之後,新加坡開始接受來自緬甸的有學位的工程師和專業人士。截止2012年,約10萬名緬甸人居住在新加坡,約占總人口的1.7%。

緬甸食物口味較重,於是,柏齡大廈的空氣里常年瀰漫著緬甸食物醬料特有的味道。對於那些在新加坡打拚的緬甸人來說,這樣的味道,撫慰了他們思鄉之情。想像一下,他國遇同鄉,用同樣的語言互相問候,必能給彼此內心帶來一些無法取代的安慰。
第四站: 荷蘭村
歪果仁的最愛~~~

作為早期本地人尋求進口商品的購物天堂,荷蘭村充滿了異國色彩。隨處可見的英文出版物、富有異國情調的餐廳和街區吸引了眾多遊客來到此地。
在荷蘭村要慢下來~

這裡不需要暴走,慢下來,停下來,坐下來,在羅弄曼蒙街(Lorong Mambong)喝著拉茶(Teh Tarik),看看雜誌,拍拍照片,悠悠閒閒過一天~~是不是非常relax呢?
#了解荷蘭村#
起源:

這裡曾經是一片種植園和花圃,荷蘭人最先到達這裡,並將家鄉文化帶到了這裡,由此成為「荷蘭村」。後來,英國人也來到這裡安家落戶,具體位置也就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集美花園(Chip Bee Gardens)。
發展:

最初,荷蘭村主要是為了給外國人提供一些生活上必須的飲食及服裝。隨著時間的流逝,荷蘭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上層家庭的僑民居住,他們放棄了回到故鄉,選擇留在這裡。這也是為何,這份異國氣質在荷蘭村得以一直保留至今。
第五站:小泰國——黃金坊
地標:四面佛

這裡不是曼谷,然而,黃金坊門口的四面佛同樣吸引眾多善男信女參拜,其中大多都是求平安的旅客。這裡並非寺廟,無人看管,然而卻香火不斷。
黃金坊購物中心內部

走進商場,滿耳都是軟軟的泰語,空氣中滿是泰式美食的香味~

#了解小泰國#

起源:
這座商場1973年建成,80年代成了泰國勞工休閒聚集地,每逢周末擠得水泄不通,開始有了「小曼谷」之稱。現在新加坡人一般稱它「小泰國」。
發展:
隨著在新加坡紮根的泰國人越來越多,黃金坊的商家們增加了不少生意。雖然黃金坊已經建成40多年,但多數商家不希望翻新,想要保留原來的「鄉土味」。
第六站:唐人街——牛車水
牛車水(Chinatown)是指新加坡唐人街的意思。牛車水名字的由來是當時沒有自來水,牛車運水情景在唐人街非常普遍,便稱唐人街為牛車水,形成於19世紀20年代的殖民時期,是早起華人移民的主要聚居地。

1819年萊佛士登陸後,從中國南來的華人也日益增多,牛車水逐漸成為一個熱鬧的娛樂中心,除了各式各樣的商店,街邊也有許多攤位在擺賣,百年來盛極一時,更有「不夜天的牛車水」之稱,時時刻刻都是一片繁華的街景。

如今的牛車水是現代購物中心、各色小販和百年老店毗鄰而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