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期間,牛車水張燈結彩,處處流露著濃濃的中國風情

第七站:英國殖民風情——行政文化區
1819年,史丹福•萊佛士從新加坡登陸後,除了打造海外貿易商港,同時也展開都市重整計劃。他將政府機構、學校和教堂集中於新加坡河北岸,也就是現在的行政區。當時,新古典主義藝術席捲歐洲,英國建築師將此設計風潮帶進新加坡,在區內幾條街道上陸續完成了市政廳、高等法院、國會大廈等建築,留存
至今,風華依然不減。


第八站:馬來風情——芽籠士乃
芽籠」其實是指新加坡的部落orang gallang。此部落是馬來半島沿海一帶orang laut部族的其中一支,以掠奪新加坡附近海域的船隻而著名。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芽籠出現了多個純馬來人的區域,例如Kampong Melayu (馬來村),及後演變成今天的芽籠士乃。近來於芽籠所發展的馬來村就是要將此區當年的面貌重新塑造出來,以迎合近年興起的文化旅遊。

馬來人早期曾在新加坡河搭建水上高腳屋,英國人登陸後,將之解散驅離,當時,甘榜格南區域的居住空間早已飽和,馬來人只好往東遷至芽籠士乃,濃烈的民族色彩與文化在此茁壯生根。這裡擁有新加坡最大的馬來傳統市集與購物商場,想要感受馬來風情,芽籠士乃絕對是原汁原味的選擇。

新加坡,
不單是高顏值的花園城市~
而且,
擁有包容世界文化的胸懷~
看世界風情
只需要來這裡,探尋不同文化的交融與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