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強配套助國人抵消生活開銷 夾心層:作用不大

公眾。(圖:法新社/ROSLAN RAHMAN)
政府公布新一輪財政預算案,加強永久性消費稅補助券計劃和定心與援助配套,旨在繼續幫助家庭抵消消費稅上調的壓力。受訪夾心層表示,政府給予國人更多援助是好事,但對他們而言作用並不大。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前天(14日)公布總值將近1240億元的新財政年預算案,以發放更多補助協助國人應付生活成本上漲和消費稅上調的影響。
其中,政府進一步強化永久性消費稅補助券計劃,包括為居住在住房年值1萬3000元及以下者提供850元的現金補貼。另外,符合資格的新加坡人接下來也可在定心與援助配套下獲得更多現金補助,增幅介於300元到650元。
41歲的研究顧問黃瑞顯育有三個孩子,居住在四房式政府組屋。他與太太都有固定收入,屬於中等收入家庭,每個月也會給予父母親一筆家用。
他告訴《8視界新聞網》,作為夾心層,他最關心的是生活費上漲的課題。雖然從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宣布中看得出政府努力幫助國人抵消生活費上漲的問題,但他認為這輪援助對於中等收入家庭的作用並不大。
「我覺得有的拿是很好,但是整體來看是不夠的。消費稅上漲影響很多方面,有一種復合效應。不過,雖然說這幾百元對我們中等收入來說幫助不大,但可能可以更有效幫助到較低收入的家庭。」
部分補助無法獲取 夾心層:只好減少生活不必要開支
育有兩個孩子的36歲自由工作者林先生則告訴記者,他屬於中等收入人士,但很多時候因為可估稅收入(assessable income)超出頂限而無法獲得一些政府援助,例如消費稅補助券。
「水電費回扣這些還是有,可是我不會在意它會幾時扣,我認為這些援助作用不是很大,也不會在意政府會給多少。」
林先生認為,對於大部分的中等收入夾心層來說,生活方面一般不是太大的問題,但,生活費上漲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能做的就是減少不必要的生活開支。
他說,夾心層的主要壓力除了來自孩子求學方面的開銷,還包括年邁父母的醫療保健費用,因此他對於政府會繼續在醫療方面提供更多援助,例如為保健基金(MediFund)填補15億元的舉措表示歡迎,認為這能有效減輕父母看病方面的開支。
夾心層更在意長遠幫助
黃瑞顯補充,作為中等收入的夾心層來說,相比一次過現金援助,他更關心政府給予他們的長遠幫助,如可協助他們學習新技能的技能創前程培訓補助(SkillsFuture Credit)。
對於政府將分階段調高每月繳交公積金的收入頂限至8000元,育有兩個孩子、從事實驗室自動化相關工作的37歲洪先生也認為,這個調整長遠來是非常有利的。
「政府其實對於國人有沒有足夠存款退休應該是有一個標準的,政府如果覺得國人可能沒有辦法達標的話就會調高繳交公積金的收入頂限,這麼一來不只我們需要繳交更多,僱主也需要,所以我覺得這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