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早前一名待產孕婦在國大醫院急診部等了兩個小時,較後證實腹中胎兒已喪命一事,衛生部已經完成審查國大醫院的調查報告,並且對於院方找出流程與溝通上的漏洞,並採取糾正措施而感到滿意。
衛生部昨天(27日)發表文告指出,由國大醫院急診部、婦產科和臨床治理-醫療事務小組的高級醫生和護士組成的小組,對事故進行徹底調查,包括調閱閉路電視畫面和詢問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
根據院方的整體評估,醫院的流程和溝通沒有導致該名孕婦胎死腹中,但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
「具體來說,國大醫院有制定了一個快速通道流程,讓有分娩跡象的孕婦在急診室分流後,直接轉到產房,由婦產科醫生進行評估,而不是先由急診室醫生看病,再決定是否轉院。」
當局表示,在這起案例中,由於急診室當晚的病患人數異常多,而產房已滿,立即轉到產房的程序遭到中斷,導致病人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治。
對此,院方從中吸取教訓,並且實施數項措施加強護理,防止類似事件重演,包括待轉入產房的孕婦由急診部護士進行分流,並由急診部醫生進行複查,根據臨床需要與婦產科醫生溝通等。
衛生部說,院方已經和這對夫婦舉行了數次會晤,澄清事情真相,夫婦也接受院方的澄清,並承認胎兒可能不是因在該醫院等候而喪命。
衛生部已經與所有公立醫院的高級管理層分享有關調查結果和經驗教訓,以及向公立醫院重申婦產科急診的臨床管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