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上個月在行動黨大會上宣布,將在下屆全國大選前交棒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
由於下屆大選最遲於2025年11月舉行,這意味著3G和4G團隊的交接已有明確時程。
整個過程波瀾不驚,井然有序,也符合新加坡一直給外界政治穩定的印象。
但在長堤彼岸的政治圈子,交棒文化卻是截然不同。
馬國土團黨主席慕尤丁日前就在黨內代表大會上演一出欲走還留的大戲,當眾宣布不會在明年尋求蟬聯主席職,說是要讓路給其他人領導該黨。
此言一出,現場一片哭爹喊娘,爭相上演挽留戲碼。
才過一天時間,黨代表大會就一致通過,否決慕尤丁不尋求連任的決定。
就連早前被暗指與慕尤丁不合,且有份覬覦主席職位的土團黨總秘書韓沙再努丁也都配合演出,淚灑當場,還硬是擠出「我們都在這裡,我們愛你」的話語,肉麻至極。
眾人傾力灑狗血,慕尤丁實在「盛情難卻」,只好「勉為其難」說自己不走了。
言語間,還搬出妻子當擋箭牌,說另一半告訴他:
「再留一屆吧,別讓他們失望,他們需要你。這是為了國家,你必須留下。」
這才讓他下定決心留下。
「想走卻走不了」是劇本走向,但演員演技再好,還是讓外界一眼識破,這根本是慕尤丁以退為進的手法,自導自演藉機鞏固面臨威脅的地位。

慕尤丁(中)的請辭戲碼最終在眾人挽留下落幕。土團黨署理主席阿末費沙(左)和總秘書韓沙再努丁(右)都被認為是未來競選主席的潛在人選。(馬新社)土團主席職「價值連城」
儘管馬國國盟近年來掀起象徵種族和宗教保守主義的「綠潮」,但相較盟友伊斯蘭黨,慕尤丁的土團黨選戰表現並不算出色,掌握國會席次遠低於伊黨。
該黨國會議員最近還頻頻給慕尤丁「戴綠帽」,宣布支持首相安華的政府,因此一直有傳言指他可能會在明年的黨選受到挑戰。
但土團黨再怎麼勢弱,在仍屬多元社會的馬國,走宗教極右翼路線的伊黨人士終究難當首相之責。假使國盟在來屆大選勝出,大機率還是會由土團黨領導人出任首相,以調和非穆斯林可能的焦慮。
土團黨主席的寶座,形同前進首相府的門票,慕尤丁怎會如此輕易放下。此次假裝引退,實則是要測試自己在黨內的支持度,確保黨內人士出面表忠,以便掐斷其他人挑戰其位的念想。

馬國近年來掀起讓伊黨勢力大增的綠潮。(伊斯蘭黨)老馬是鼻祖
放諸馬國政治史,這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戲碼並不罕見。
大家都很熟悉的前馬國首相馬哈迪更是佼佼者,兩度出任首相時期都曾用過這招,演技之爐火純青,堪稱影帝級別。
2002年,他在巫統大會中突然宣布要辭去首相職位,當時不少支持者立馬涌往台上,淚流滿面「要他別走」。
老馬這才「勉為其難」多留一年,但退位後也是應退未退,才幾年光景便因為不滿接棒的阿都拉而動作頻頻,最終導致後者位子還沒坐熱,就在2009年被納吉取代。
後來2018年搭著反風和希盟合作,老馬二度任相,又再用欲走還留這招,企圖違背交棒安華的承諾。
每當提起交棒一事,老馬總是語焉不詳,從不吐露明確時程,再鼓動身邊其他人馬公開表示支持他續任,致使交棒一事無限延後,最終導致希盟政府垮台。

馬哈迪2003年宣布辭職時,現場同樣上演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劇情。(星報)
這種交棒文化的不幹不脆俯拾皆是,讓馬國政治局勢愈來愈不安穩,知所進退的政治人物可謂鳳毛麟角。
從2009年阿都拉因偏離「馬哈迪路線」,遭老馬聯合其他巫統勢力將其趕下台;到2018年納吉因貪腐醜聞在大選被聯合次要敵人的老馬擊敗;再到馬哈迪2020年遭遇「喜來登政變」被撤換;接著慕尤丁2021年又遭當時盟友巫統背後捅刀,黯然下台;無一不是狼狽走人的不名譽記錄。
2020年至今,僅短短四年就換了四位首相。
在這些權謀運作中,也大可歸納出馬國政客不想交棒時的SOP:
凡敢於開口自請離職的馬國領導,通常已有萬全之策,篤定必會有人出面挽留,藉此塑造一種他依然不可或缺的有利氛圍。此時非但不必真的離開,權位還會更加穩固。
至於那些權位真的岌岌可危的,自不會主動提辭職,怕的就是弄巧反拙,牆倒眾人推,結果「假退成真」。
經歷貪腐和選績不佳爭議,卻仍屹立不搖的巫統主席阿末扎希就是第二種狀況。
儘管黨內要求其退位的聲音此起彼落,但此君非但不輕言辭職,還發動清黨行動把異議者掃地出門,接著運用政治手腕,避免黨主席之位在來臨黨選開放競選,保住權位。
這類以退為進的狗血劇情,主角心裡盤算的是什麼,大家早已心照不宣,也見怪不怪。
下次馬國若有哪位領導又想欲走還留,不如乾脆一點,現場高唱周華健的「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省得底下臨演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減少紙巾用量,環保愛地球。
「想要留下來陪你每個春夏秋冬」,想要千秋萬世,就大聲說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