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新加坡成為許多全球富豪轉移資產的海外避風港,其中以中國和印尼的富豪居多。
最近,連印度富豪也開始湧入新加坡設立家族理財辦公室(簡稱「家辦」),為下一代的財富管理和傳承進行規劃。
據《福布斯》報道,印度14億人口中只有200位億萬富翁。若把他們的財富加總,幾乎占了印度去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
新加坡星展銀行近日發布的第六份《年度家族理財辦公室報告》,也披露了有關全球印度裔家辦的最新數據:
全球目前有1萬3200名超高凈值(凈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的印度富豪。
預計到了2028年,這個數字將增長50%,達到近2萬人。
不過,單是去年就有6500名富豪離開印度,前往亞洲探索新機遇,而他們的首選目的地就是新加坡!

亞洲有近六成的家族理財辦公室選擇落戶新加坡。(海峽時報)
受印度首富青睞=品質保證?
報告指出,印度富豪選擇落戶獅城,是因為新加坡擁有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以及方便經商的稅務制度。
從經濟層面來看,新加坡也有現成的人才庫和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並享有地理優勢,可作為在亞洲其他地區進行投資的跳板。
當然,上述這些原因也是許多海外富豪來新設立家辦的考量因素。
但對印度富豪來說,為新加坡「加分」的還有這兩點:
統計局數據顯示,印族同胞占新加坡人口的9%,約有54萬人。
這一層聯繫讓印度富豪倍感親切,將新加坡視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大本營」。新加坡與印度在文化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讓他們很快就能適應新加坡的生活。
再者,原來印度首富安巴尼(Mukesh Ambani)去年就已在新加坡設立家辦,為其他印度富豪打了一劑強心針。
67歲的安巴尼是印度信實工業集團(Reliance Industries)的董事長,集團業務橫跨電信、媒體、零售、紡織和石化工業等領域。

能夠嫁給印度首富安巴尼(右),下半輩子就衣食無憂了。(路透社)
安巴尼在2007年因公司股價暴漲,躍升為亞洲首富,目前身家超過1195億美元(約1580億新元)。
難怪他在今年3月為兒子阿南特(Anant Ambani)舉辦為期五個月的「世紀婚禮」時,砸下5000億盧比(約8億新元)也毫不手軟。
印度富豪成為全球經濟「新勢力」?
儘管新加坡的印度裔家辦數量仍不及中國和印尼,但印度近年經濟起飛,已讓迅速崛起的印度富豪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新勢力。
星展銀行財富規劃家族辦公室保險解決方案集團主管李文修告訴《海峽時報》,中國經濟放緩,使一些製造商將產業鏈轉向印度,推動了印度的經濟增長和高凈值人士增加。
「這也吸引一些在海外發展的印度裔家族重回亞洲,他們正成為全球家辦行業的先鋒。」
李文修指出,這些印度富豪多數發家於珠寶業和製造業等傳統行業,在高科技領域的投資布局卻較為分散。
不過,他們如今不再只偏向投資傳統的黃金和房地產,而是逐漸將投資組合分散到公募和私募股權市場。

在印度投資房地產,未必是明智的選擇。(路透社)
家族辦公室Raay Foundation創辦人帕特尼(Amit Patni)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坦言,后冠病時代的房地產市場疲軟,使他不得不重新思考投資房地產的價值。
「在印度投資房地產,不像在新加坡或其他地方那麼容易。那是一個不穩定且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
帕特尼的父親和哥哥在上世紀1970年代創立Patni Computers,是印度資訊科技業的先驅之一。
他在2011年以15億美元(約20億新元)出售公司後,便成立家辦管理所有投資、信託和遺產規劃事宜。
「萬一有天我出了什麼事,一切仍會按照我的安排進行,不會出現任何混亂。」

帕特尼出售公司後,便成立家辦管理所有投資、信託和遺產規劃事宜。(Raay Foundation)
調查也發現,在海外出生長大、具備國際教育和科技背景的印度裔「富二代」,對創業和科技投資有更濃厚的興趣。
李文修舉例,過去20年,新加坡就有200多家科技起步公司獲得印度裔家辦的投資支持。
「隨著新加坡家辦法規日趨成熟,新興科技公司和創投基金的湧入,剛好提供了豐富的投資機會。」